“那一晚我们六扇门负责监管在应天府的江湖中人,忙的是脚不沾地,结果到了半夜子时,万寿宴才刚刚结束,忽然就从宫中传来了消息,说是有东西被人从宫中盗走了,失窃的正是藏在皇宫密库的《永乐大典》副册------《道经卷》!”
听到失窃的是《永乐大典》的副册,赵燕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就算是在川蜀这信息较为闭塞的地方,他们也听说过《永乐大典》海纳百家的大名。
永乐元年,当今的大明天子朱棣为了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决心编撰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汇总类书籍,也就是常说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约有3亿7千万字,收录了大明之前历朝历代的经史子集、百家之书,有七、八千种之多,比“道宋”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还要多五、六倍,可谓是大明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了。
书成之后,朱棣也并未将这套书籍收藏于宫禁之内,而是命工匠大量刊印,发至各地学府书院,供各位学子向学参考,好为国家的科举取士提供更多的人才。
当然,这部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修编完成的百科类书,其实只是放在明面上的正册。除了收录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以外,大明天子还秘令道衍禅师姚广孝督办,锦衣卫、六扇门配合,命天下各门各派,献上自家的修行典籍,编撰成了《永乐大典》的副册。
世人寻仙问道,往往喜欢翻山越岭,深入大山之中,总以为修行中人远离红尘,厉害的修行门派也一定隐藏在福地洞天之中,却不知这人间的盛世皇朝,才是修行界的第一大派。道宋皇帝开口,天下道门就献上各家秘传,派各家长老出山,帮忙编撰《万寿道藏》,甚至就连宋徽宗赵佶,都被道家上了“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的尊号。
要知道此界可不是道法不显的末法世界,有时候真名都是带有力量的,似这种天人共赦,皇朝和道派双方同时承认的尊号,只要加上了,不说立刻飞升,当场晋升元神,渡过雷劫,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所以,除了部分孤悬海外的散修,大部分的修行门派都不敢无视大明皇帝献上功法秘籍的命令。
其中底蕴底下,实力不济的,只能老老实实的献上自家所有的功法秘籍,神通法术,以期能从朝廷手中换取更多的好处,或着能得到官府的扶持。
另外一些底蕴深厚,传承悠久的名门大派,如传承太上道统的蜀山、真武道统的武当、禅宗少林、玉虚昆仑等,也不愿与处于盛世中的王朝做对,毕竟他们的弟子也得从世俗中寻找,某些修行的物资也得从官府的手中换取,因此也献上了自家门派删减过的部分秘籍。
当然,任何时候都不乏道心坚固之辈,总有那么一两家门派头铁,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只献上一些平常普通的道经佛法,这个时候,就该大明的神机营发威了。有可比拟金丹真人的将军做主帅,再加上几百个气血阳刚的先天士兵,结成兵家战阵,运使雷法火器,可与元神真君掰掰手腕了,伐山破庙也不过等闲。
就这样发动朝廷之力,收集各家功法,更有各大武学名家,教派首脑参与其中编写,《永乐大典》的副册可谓是集修行界之大成,佛经道藏、山川风水、符箓丹鼎、机关偃术、军阵武功、剑术神通,等等等等,无不囊括其中。这种内容,自然不可能再刊行天下,因此大明皇室将《永乐大典》的副册收藏在了密库之中,只有部分宗师子弟,或是立下大功的人员,方才有机会入内翻阅一二。
却没想到在万寿节当晚,大明天子朱棣的寿诞之日,竟然有人偷偷潜入皇宫密库,从中盗出了《永乐大典》副册中的《道经卷》。这就像你正过着生日,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着火锅唱着歌,心情不知道有多高兴,却忽然发现家被小偷光顾了一样。赵燕等人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猜到朱棣一定不会轻易的放过此事。
果然,就听见张傲在那说道:“陛下得到消息以后,当即就龙颜大怒,折了手中的玉筷,不仅将当时负责守卫宫禁的金吾、羽林、府军、燕山四大禁军统领都下了大狱,还责令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纪大人负责追回遗失的《道经卷》,同时还有新成立的东厂和六扇门、护龙山庄一起参与配合。”
说到这,张傲苦笑了一下。
“当晚天没亮,《永乐大典道经卷》的大部分篇章都已经被追回了,但仍有一卷前朝《万寿道藏》的遗篇《八残七苦经》还不见踪影,其实若只是这卷经文倒也不打紧,关键是只要发生在京城的事,最后都会因为政治的原因,牵扯多方,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