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谶语,我思索了好多年,都没有头绪。今日,淳风说到粮食问题是头等大事,我才恍然大悟,谶语所说的那个地方,就是春秋岛呀。
佛莲为基,指的是我用佛祖赐予的莲花填海三千里,莲花化石作为春秋岛的地基。道法为本,更容易理解了。春秋岛原先是春秋洞天,是淳风利用道法无中生有而成。四季不全,春秋洞天原来只有春秋两季,没有严寒和酷暑。永不舍义,暗含永义二字,或者是指永义军所在之地,或者是指永义春秋大陆。
佛莲为基,道法为本,四季不全,永不舍义。这句谶语,以前如同谜语,万般难猜。现在看来,意思简单明了。黄焱兄,你真是深藏不露,我慧秀自愧不如啊。真是天外有天,神仙中还有大神仙啊。”
慧秀一声长叹,袁淳风和孙良也是唏嘘不已。
这个黄焱,身在神农中千世界,隔着一个银河中千世界,居然可以推衍出逍遥天下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真是匪夷所思。
黄焱能够推衍出袁淳风运用道法无中生有造出春秋洞天,又能推衍出佛祖会赐予慧秀一朵莲花用来填海搁置春秋岛,还能推衍出李道澄建立永义军后会接管春秋岛,这三件事情叠加在一起,涉及到佛祖、袁淳风、慧秀、李道澄四方,缺一不可。如此精准的推衍术,即使是袁淳风这样的大仙尊,也只能望其项背。
“道澄,看来这颗神农稻种,原本就是黄焱借我之手送与你的。现在想来,黄焱兄诚不欺我也,我不就是一个过路财神吗?”
李道澄突然想起什么,问道:“慧秀大师,那位黄焱前辈说这颗稻种很费钱。到底是怎么一个费钱法?”
“如何费钱的事情,我曾经问过黄焱。黄焱向我打听了当时逍遥大洲上的物价水平,他大致估算了一下,这颗稻种用金银浇灌,成本大约是正常稻谷的两倍。逍遥大洲如今的物价和黄焱问我时的物价,两者相差不大,也就是说如果用金银浇灌这颗稻种,所获得的粮食成本是正常粮食成本的双倍,不便宜呀。真是很费钱。”
慧秀想起要用金银浇灌神农稻种,就替李道澄心疼不已。
“慧秀大师,神农稻种虽然费钱,从成本方面来考虑,还是可以接受。前两年我们从逍遥大洲上购买粮食,价格也不便宜,差不多也是贵一倍。不过,用金银浇灌来获得粮食,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计,只有到了万不得已时,才能用来临时应急。”
“道澄说得很对。用金银浇灌来获得粮食,金子和银子就会减少。长期以往,逍遥大洲上就会金银短缺,就会导致钱荒,这个问题也很严重。”
孙良虽是儒生出身,也懂一点商家知识,不无忧虑。
袁淳风想起一个问题,问道:“慧秀,这颗稻种结出的谷子,如果作为稻种,是不是还要用金银来浇灌。”
“是的,这个问题,当时我也问过黄焱。他说这个稻种是母种,母种结出的谷子为子种,子种用金银浇灌更不划算。产量更低。”
神农稻种,子子孙孙都吃金银,真是富贵命。
李道澄沉思片刻说道:“内阁府有过规划,如果永义军出岛,在逍遥大洲上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永义岛和春秋岛上,粮食都要实行战时限量供应。
参与垦荒的农户,一人耕种十亩地,可以保证三人的粮食供应。没有参与农垦的百姓,服从官府安排的,一人做事,可保两人口粮。
既不参加农垦,又不服从官府安排的,从市场上购买粮食。
至于老幼病残孕,没有劳动能力的,由官府每日限量提供粮食。”
李道澄说出自己和萧邦曾经探讨过的战时粮食供应规划。袁淳风听后,感觉还是有一些问题,他对李道澄说道:“道澄,即使你们在逍遥大洲上站稳脚跟,一年之内,当地百姓家中,也不会有多少粮食。只有站稳脚跟一年以上,当地农户都能安心生产,才会有足够的粮食。”
“袁前辈的分析,十分透彻。如果真到了闹饥荒的时候,只有拿出这颗神农稻种,临时用金银浇灌出一百万大军半年的粮食,还是划算的。南冥海里还有很多金银矿,到时再去海里挖金矿。如果百姓活不下去了,就是把金银耗光,也要先救百姓的性命。”
“慧秀,抽空你再去一趟神农中千世界,找黄焱想办法。看有没有提高粮食产量的其他办法。全靠这种吸食金银的办法,难以长久。”
慧秀大师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