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结束,杨白起当之无愧被选为全场最佳球员。
这次采访他的是DSF电视台的汉娜。
一身职业装穿在她身上,显得性感又干练。
“杨!好久不见!”
汉娜确实好久没有采访到杨白起了。
“但你一直在我心中!”
杨白起朗声笑道。
“我很荣幸!”
采访杨白起,汉娜也是轻车熟路了。
“这次你想问什么?”
杨白起秉持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一开始就咄咄逼人。
本场比赛可以说噱头十足。
不仅仅是杨白起完成了大四喜。
还有杨白起和日本球员大迫勇也之间的冲突。
“哦!杨,你变了,你变得太直接了!”
汉娜抗议道。
杨白起一言不发,静待汉娜发声。
“首先,恭喜你在本场比赛进了四个球,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汉娜无法,只得来了个正常的开场。
不得不说,外国人的语言实在没有什么内涵。
在足球比赛中进了四个球这种振奋人心的事情,他们只能简简单单用“进了四个球”这种平淡的语言来描述。
在中国,不说用“大四喜”这种喜气洋洋的语言,就只是一个“独中四元”这样的词语所表达出来的东西都不是外国语言能比的。
“能进四个球,我感觉很正常,这是我预料中的事情,因为我已经多次在联赛中完成帽子戏法,所以单场比赛进四个球这种事对我来说简直没有感觉!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队友们的配合,他们是最棒的!”
杨白起依然保持着IBM(国际大嘴巴)的本性,牛13吹得震天响。
可以说,杨白起确实装得一手好13。
就冲他无比欠揍的前半段话,没人会去关注他后半段话的“鸣谢”。
采访中,杨白起提到了“帽子戏法”这个词,这个倒是世界通用,各种语言都有翻译。
因为这个用词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像“梅开二度”、“大四喜”这样的用词就比较有中国特色了。
而在现代足球中,一个球员在一场比赛中独中三元被称作Hat-trick,就是帽子戏法。
这个说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广为流行的板球比赛。
板球和美国的棒球相似,都要求投球手投掷的速度越快越好,对方击球越远越好。
自有板球以来,凡进板球场观赛的球迷都严格遵守着一条规矩:一迈进球场大门便须脱帽,这意味着对球场上所有球员、裁判和观众的尊重。
在这里,帽子就代表了尊重。
一般说来,如果一名投球手连续投出3个好球而将对方3名球员淘汰出局,是件相当神奇的事。
板球俱乐部碰到这样的情况,便授予那个投手一顶帽子,作为一种至上的荣誉象征。
简言之,“帽子戏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连续用3个球得分而获得一顶帽子鼓励,这个词19世纪70年代才出现在印刷品中的,后来就渐渐的被引入到了足球领域中,一直沿用到了现在。
现在“帽子戏法”的应用范围已不限于体育领域,人们还用它来形容任何连续3次的成功。
例如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三度竞选连获成功,这史无前例的成就,美国《时代周刊》当时称之为“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帽子戏法”。
面对杨白起信心爆棚的回答,汉娜也是无语。
这个中国小子是越来越自信了。
当然,汉娜对杨白起这样的回答方式是相当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