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回来的时候,唐果正坐在床上剪纸。她跟“剪子”学的,练习了几日,也能剪些简单的图案了。剪得比较用心,外头又没人通禀一声,皇帝进了屋,她也没发现。
皇帝挥手让人出去,自己上了床,往老婆背上一靠。
“哇!”唐果惊叫,“剪坏了!”
皇帝很不厚道的笑。
唐果再拿过一张纸,继续剪。问皇帝:“处理完了?”
皇帝答非所问:“累。”
唐果没啥同情心的揶揄:“我上辈子常听老人们说,‘一儿一女一枝花,多儿多女多冤家,无儿无女活神仙’。又有人说,‘儿女是债,无债不来’。”
回过手去拍拍皇帝肩膀,唐果笑道:“以此而论,你可能上辈子欠债太多,所以这辈子众冤家联袂上门讨债。节哀顺变吧,啊!亲爱的。”
皇帝不确定老婆这是不是在宽慰自己,因为他听了之后更郁闷了。
“没良心!”
“这是事实。谁让你早年生那么多?!一个娘生的兄弟姐妹都不一定能和睦相处,利益面前也免不了争夺。更何况你这些异母所出的皇子们?”
“早知如此,我也不会要这些逆子!那时候不是想多子多福、开枝散叶么!”皇帝咕哝。
“所以啦,落后观念害死人!你就知足吧。累不累,想想你梦里那位。一对比,你就能取得平衡了。”唐果很有诚意的建议。
皇帝十分受教,闭上眼琢磨半天,越想越觉着自己占了便宜。果然,有对比才有差距。有个不知是不是另一个“自己”的帝王在那儿垫底,皇帝认为自己还没那么悲催。
搂住老婆的腰:“幸好我有你。”
“捡着便宜偷着乐就行,不用说出来。”
“呵呵……”
皇帝没回到北京,三皇子胤祉被削爵、圈禁的旨意已通传到了。
皇帝说胤祉“举动失德、行止卑污”,革去郡王爵位,禁闭府中思过。
上层社会大哗。
胤祉跟卓梅那事儿有点儿本事的都知道了。所以这“举动失德、行止卑污”八个字若是理解成胤祉亲近“妖孽”,大家也觉得有道理。毕竟时下忌讳这个。跟“妖孽”扯上关系,在不怎么开化的地方,还有被烧死了事的。皇帝不杀儿子,关了起来,很能说得通。至于其中内幕?知道得多死得快,没什么大本事还是别打听的好!
可有很多人必须要想的比较深。
胤祉周围,这些年聚集了太多的守旧文人。这些人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皇子里,论起儒学成就,太子胤礽和胤祉可说是不相上下。但这些年来,胤礽的执政理念紧随皇帝,胤祉不但钻研日深,且对传统的儒家治国理政观念表示出了推崇。作为传统儒士,大家当然更倾向于胤祉。
须知当今官场格局,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科举会试每三年才能一大考。不准捐官,儒生们必要考到最后,中进士才能捞着官儿做。
啥?中举了?想等着某官死了空出地方由你这举人补上?那是没可能滴!官办的顶级新式学堂里,每年都有人毕业。只要能通过最后的考核,都可以授官。所以没空缺!
三年考一回和一年考一回,哪个更容易出彩还用说吗?因此,关于孩子的未来仕途,许多家长都有了不同的考虑。新式学堂也有传统学科,小孩子都要学,只不过不是唯一罢了,故而算不得忘祖。
而科举制度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守旧儒士们天天吵吵祖宗之法不可废,因此说不出大考也要一年一回的话。只好寄希望于当政者的政策改变。
眼下胤祉是指望不上了,还有谁行呢?
皇帝一行在中秋节前两日回到畅春园。原诚郡王府已改了规制,违制之处都除去了。胤祉夫妇直接被押送回府,关了。
荣妃拖着病体,到清溪书屋门前长跪请罪。
皇帝对她并没连带,只让她回去安分度日。
当然,“安”是不可能的。惠妃已经查出来给自己儿子使绊子的是荣妃一系,攒足了劲等着报复。眼下荣妃虽说还有个女儿在蒙古做王妃,但她纳喇氏家族也不是吃素的,走着瞧!
朝廷上,有心思的大臣们再次重新站队;皇子们各自调整自己的态度行为;皇帝忙着整顿内务府和官场秩序。有神机营在手,满洲贵族能制约他的东西又少了一样,所以这次的动作虽然比哪次都大,却比以往都顺利。表面上看,仿佛守旧大族臣服了似地。
前朝争,后宫斗。
光阴如流水,暮暮复朝朝。
赏过丹桂看梅花,梅雪争春又一年。方见杨柳抽芽,转眼石榴如火。
康熙四十六年六月。
皇帝南巡归来,皇家又将迎来一件喜事:十四皇子多罗贝勒胤禵下个月大婚。
胤禵的嫡福晋是青海蒙古亲王札什巴图尔的小女儿,诸皇子福晋中出身最高的一位。
原本在康熙四十四年选秀时,德妃暗自相中了一位镶黄旗满洲贵族之女,父兄皆是朝中官员,职位不是很高,行事低调有实权。可她只能私底下想想,最终是要皇帝决定的。
皇帝曾问胤禵,是想像四、八一样入朝,还是想像五、七、十三一样从军,亦或是走九、十、十二的路子,另辟一途。
这个问题胤禵在军营时就仔细考虑过。他和十三原比旁人看得清楚些。服了两年兵役出来,跟亲兄长长谈之后,更明白了。
朝中局势渐趋明朗,站在胤禩身后的人越来越多,每逢个年节,八贝勒府门前贺客蜂拥而至,整条胡同都堵得满满登登。
这是什么架势?
胤禵觉得他还是不要参与到朝堂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