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再来一遍也只能是这个局面,俞清这贱婆娘越来越凶残了。
古氏和杨氏一边这样骂俞清,一边在自相矛盾的想:俞清和叶小山都是憨人,会对自家女儿好的。他们啊,这是占了大便宜了。
第二天初二,是天下女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俞清一家也不例外,早早就出了门。
不过俞清是精细人,出门时对韩氏说,“娘,我们今天会早回来的,晚饭留着我来做。”
叶朝阳和韩氏都只有四十多岁,最近被叶晓寒的好吃好喝好药调养的身子骨棒棒的,做饭什么的根本不是事。
俞清如此说是担心他们寂寞,说早点回来也是真心的,是怕二老寂寞,想起叶晓寒的死伤心。
叶朝阳和韩氏知道她的意思,忙忙的答应。
他们觉得没什么伤心的,虽然晓寒死了,大儿子、二儿子、大媳妇、二媳妇不像样,但幺儿子和幺儿媳好啊,他们以后养老不愁了。
俞清和叶小山今天回家的姿势有点壮观,没办法,有两个小宝贝要带回去,还有一大堆年礼,手拿是拿不了了,两人一人一担挑着。
力气大的叶小山挑的一对箩筐里面一头一个小娃娃,力气较小俞清挑的满满当当两个竹篮子。
一路上看得大家好笑又眼热。
他们觉得这十里八乡的姑娘,属俞清过的好:婆家不仅日子宽裕,主要是舍得给她娘家送好东西。而她娘家也不贪心,并没有贪得无厌,总是投桃报李。
这样一来,收益的就是俞清本人啊,怎么不让人难羡慕嫉妒恨?
古氏和杨氏尤恨,被俞清对比得尴尬不堪的她们在娘家受尽了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