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在文成殿和聚文阁来回巡视,时不时的告诫他们要小心,万不可给点着了。
后半夜,圣上回了乾安殿,看到殿外两个太监抬着木翰林带来的木箱子,心里一动,叫了进来。
“这箱子打算送往何处?”圣上问。
“启禀圣上,这,准备送往内库。”
“哦,”圣上正待让他们下去,忽然看到了一块布头露出来,想起来了包裹手稿的那些缎子。
找人收集起来,宫女们回复说是一件中衣,看样子是十几岁的少年。
圣上略一思索便猜到了是江行中的。
次日再宣了木翰林进宫,一问才知道当时详细经过,知道江行中如此珍重这些书稿,心中越发欣喜起来。
于是更加好奇木翰林是如何知道白晃在那里的,木翰林左思右想,还是不敢欺瞒圣上,便压低了声音据实以告,圣上先是一愣神,随后仰天大笑。
木翰林讪讪的赔笑。
好不容易停下来的圣上忽然就想起了苗氏,她总是帮自己排忧解难,看来她的儿子也有这个本事啊。
“老师,好生看护朕的小师弟吧。”圣上说了这么一句。
木翰林却赶紧站起来大礼叩首:“臣,遵旨!”
这不是一句随意的嘱托,先前自己收了江行中做关门弟子,圣上什么话都没说,也从未承认过多了这么个师弟,如今却这么嘱咐自己,便是说江行中的仕途不仅会一帆风顺,只要自己看顾好了,不出岔子,江行中会成为肱骨之臣,位列三公也未可知啊!
“哦,对了,江行中的母亲苗淑人刚走没多久,你耽搁了人家骨肉团圆半年之久,还不给人家补偿补偿!”
木翰林心想求学之路漫长而艰辛,区区新年算什么,可也不敢反驳圣上,只好问道:“您想老臣如何补偿他?”
“承恩寺的藏书楼,他还没去过吧,送他过去吧。清河县主在那里。”
木翰林遵旨退了出来。
回了江家宅子,江行中正从后院走过来,气喘吁吁的,身后跟着个健壮的少年,少年杨子也跟在身边。
三个人都是短衣打扮,木翰林就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去了?”
江行中给他行了礼,道:“试试他们的功夫。”
木翰林点点头,心想试试他们俩的功夫你气喘吁吁的做什么,不过学生很有主见,他也不便事事干涉,就转身回了自己的院子。
把伺候的都打发出去,他悄悄从被子底下取出了一本手稿,这是农工中的一本,他偷偷藏起来看的,就怕上交以后一时拿不出来,想着自己看完了再上交上去,说遗漏了一本。
结果看到要紧处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被进来送茶水的江行中给逮了个正着。
江行中挑了挑眉头:“老师,您的胆子还真大啊!”
木翰林一个激灵,差点把手稿给撕裂!
木翰林吃了一惊,赶紧查看,发现没有损坏手稿,这才拍拍胸脯,道:“吓死老夫了!”
江行中道:“老师,今日看完了明日就还回去吧,时日久了圣上会猜到的。”
木翰林道:“知道了。”
说完了还有些恋恋不舍,江行中拿起来看了看,道:“若是这本的话,老师早日还回去吧,这本弟子已经抄录过了。”
木翰林喝茶的动作一顿:“你怎么不早说!”
第二日,木翰林进宫还书,江行中坐着马车去了城外的承恩寺。
江云雁得到消息早早的在寺门口迎接,看到江行中激动不已,上前道:“四弟!”
江行中也很高兴,看着江云雁道:“四姐姐!”
两个人进了寺里,先去了江云雁的院子,说了一会儿话,就有寺里的师父来请,说奉旨打开藏书楼,让江行中随意阅览。
原来这藏书楼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对外开放的,一般都是下面两层,谁都可以阅览,上面三层平日里都是锁着的。
江行中一听就坐不住了,他爱书如命,尴尬的看向江云雁,道:“这个,四姐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