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心里感觉就是不安,好像要出什么大事,心里惶惶的。”德妃忧心的说道。
皇帝连着三天没有上朝,太医的诊断皇帝是思虑过度。
太医的药方注重安神。
皇帝一歇就是半个月,皇帝抑郁症没有缓解。
太后因为惊吓卧床十几天,这一天,太后才打起了精神,被太监扶着走上朝堂。
六十岁的太后临朝听政了。
朝堂一片纷乱,皇帝一派的要求见皇帝。
太后在冷笑。
十几个朝臣主张立太子,很快就有人提出立贤妃十一岁的儿子赵汇显为太子。
太后也不回应。
有人强调立德妃五岁的儿子二皇子赵汇盈聪慧仁义,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成了两方针锋相对阵势,嘴仗打得很厉害。
贤妃一派的大怒:“你们这些大逆不道的,难道皇长子不聪慧?不仁义吗?你们这是在侮辱皇长子,纯粹是对抗皇上!”
德妃一派的据理力争,贤妃一派的坚持立长不立幼,德妃一派的坚持二皇子最优秀,现在是没有人敢提立三皇子。
各为其主,争得你死我活的,真是朝堂如战场。
太后不吱声,就让他们拼命的发挥,贤妃的人坚持立长,两派争吵在朝堂,根本就不把太后当回事。
中间力量没有一个发话的,更没有人提及在庙里十四岁的皇子赵汇简,这个人好像在世界上消失了一样,立长不立幼,赵汇简才是皇长子。
还是赵梦第一个女人生的儿子。
十来年的光景也不能把这个人忘得干干净净啊!人的记忆都是长存的,有多少人把记忆里的东西忘得干干净净?他们的脑子里就没有想到赵汇简这个皇长子吗?
贤妃的儿子是皇长子,德妃的儿子是二皇子,黄梅梅的儿子应该是三皇子。
可是送去出家的这个皇子,皇后可是惦记的,他的宫女娘亲去世了,皇后要是过继这皇子是最合适的。
这个是最大的皇子,如果皇帝这样傻下去,肯定会立太子的,只有立这个年长的。
皇后对这个皇子满意,太后支持皇后,只是她们分毫未露,担心赵汇简被人谋杀。太后和皇后对这个皇子只是只字不提。
可是贤妃最忌惮的可是赵汇简,都是庶子,这个太子只能立长,立长就是赵汇简了。
正好皇后没有儿子,赵汇简死了生母,太后也不可能会立别的皇子做太子的。
三个皇子都有生母,现在黄梅梅要死,可是皇后也不可能立三皇子做太子,那是杀她和太后的仇人,立三皇子做太子,等三皇子登基,皇后和太后能有好吗?不管是谁的错,黄梅梅要杀太后和皇后没有成功,太后和皇后可是要杀黄梅梅的。
总之他们已经成了仇家,太后和皇后也算三皇子的杀母仇人。就冲皇帝的小心眼儿和黄梅梅的张狂恶毒心机那样坏,能养出什么好孩子。
要是随了父母的歹毒,能不对太后皇后报复就不是皇帝的和黄梅梅的亲生儿子。
别说立他为太子,蔺箫猜测这个三皇子怎么也不能活长,太后岂能不剪草除根,给自己留下后患,三皇子登基时就是太后不在了也会报复太后的娘家人,和与太后亲近的人,和太后的心腹。
太后执掌朝政十几年,在后~宫生存几十年,难道就不懂剪草除根免除后患?
太后已经活成了人精,扶植了这个皇帝她早就后悔了,岂能再做后悔的事!
太后现在全是警惕,怎么会放过三皇子?
都是淑妃做的孽,累及这么小的孩子,才虚岁二岁的孩子啊!
蔺箫都觉得这小子很可怜。
没有办法,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前世这个三皇子可是坐上了皇帝,就冲淑妃,这个皇上也不见得做什么好事!
皇后因为惊吓,一直没有出面,只是成天躺在寝殿从不出来,也不给太后请安。
实际皇后的魂魄出窍了,变成了蔺箫,装扮完毕,没有带任何人去了三千里外。
带了太后的懿旨,接十四岁的出家的那个皇子回京。
蔺箫日行三百里,十天就到了湖广的禅林寺,求见禅林寺的大师悟禅。
悟禅大师就是在这里保护赵汇简的,见了太后的懿旨,就把人交给蔺箫,他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就认太后的懿旨。
蔺箫是再次装成了夜游神,答应保护皇长子安全回京。
太后是信佛的人还是信神的,真的就把蔺箫当成夜游神。
蔺箫带了赵汇简回京,来去可是秘密的,可是一路遇到四次堵截,刺杀。
就是专门的对准这辆车。
这辆车并不是宫廷的御用车辆。
只是一架普通的民用车辆,一个车夫是大内的侍卫,也是太后的心腹。
可能是这个车夫暴露了这辆车的用途。
第一次截杀是在湖北芒砀山一个狭窄的山谷处,滚木擂石从天而降,砸碎了第一辆马车,车夫顺利的逃脱。
刺客却没有看到被砸死的人。
蔺箫亲自去,怎么能让赵汇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两个人自然是都在系统里,赵汇简只是长眠而已,只要有危险,蔺箫立即进系统,看见赵汇简睡得香甜。
车没了,车夫也没有想抓住一个活口儿。
继续赶路到了镇子上,卖买了一架马车车夫继续赶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