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是好,全国都铺设?那得多少钱?
关键是这玩意需要铜线外裹橡胶,哪一样都不是便宜货好吧?
韩扣扣首先提出质疑:“老季,材料能跟得上不?每公里花费几何?”
这些数据可难不倒季正芳,人家既然敢说能投入实用,哪能没有调研过?
“韩尚书,咱们现在不缺橡胶和铜,虽然价格不算便宜,可比起电报的价值来说,那些花费都是物超所值的!这么说吧,电报线路的铺设,材料和人工,加上水泥电线杆子,后期维护等等,每公里不下二百银元!当然,后期可以交给各地驿站负责,费用会小很多的!”
老天,这还不便宜?
你们研究所是不是大手大脚花钱花顺水了?
韩文天作为户部尚书,觉得是应该逆流而上反对反对。
“各位,截至二月底,全国的公路干线总长度超过二十四万八千公里,河中、哈萨克那边还在大修!就按照三十万公里计算吧,足足六千万银元呐,哪怕分三年计,国库也承担不起吧?现在花银子的地方可不少!电报有了,驿站的八百里加急就形同虚设,是不是要裁撤大量的人员和驿马?安置费能少得了?”
又是眼光决定了见识,你就没看到电报的盈利能力么?
哪有新技术赚不了钱的?不赚钱那是你的操作问题,不是电报产业本身的麻烦!
朱厚照淡淡一笑:“各位,如今移民和商人满天下跑。如果要传递急信和商业情报,哪怕二十个字以下收一个银元,换上十万火急的你们,就愿不愿花这个钱吧?家书抵万金呢,一个银元算得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