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底属于标准的大陆架,在靠近大陆一侧基本都是深度小于200米的浅海大陆架海床,这片大陆架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相连。
这片大陆架在向东跨过链接台湾、九州的一条弧线之后,便急剧加深,沉降为东海海沟,水深从200米快速增加到3000米左右,再继续向东,会有一条突出海面的海岭,这便是琉球群岛。
琉球群岛作为一条弧形岛链,连接着日本列岛和台湾岛,在岛链东侧就是太平洋,在这里海床深度突然增大,一直达到6000米左右,这便是琉球海沟,琉球海沟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撞击形成。
通过阿米巴鱼群的视觉,吴辉能够清晰感应到这种变化,出海后的前几百公里,投下的阿米巴即使潜到海底,头上仍然有濛濛亮光,说明水深没超过200米,在海底200米深度是阳光能否到达的分界线。
等到了东海海沟附近,在阿米巴的视觉里,海水颜色突然由蓝色变成极深的宝石蓝,这意味着大陆架到头了,下面已经是深海。
吴辉兴致勃勃的控制一条阿米巴变成的带鱼开始下潜,随着水深的变化,从带鱼的角度很明显的能感觉到的光线在逐渐变暗,水温在逐渐降低。
等头顶的光芒已经非常暗淡的时候,带鱼身体开始发生变化,吴辉感应到,带鱼的身体、骨骼在压缩,不少细微部分已经开始破裂,说明海水压力已经大到接近带鱼承受极限了。
吴辉不得不指挥带鱼开始变换形态,让带鱼慢慢变成一只章鱼,继续下潜的工作。
很快头顶的光线完全消失,周围陷入彻底的黑暗。随着章鱼持续不断的下潜,慢慢周围开始出现点点星光,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只深海发光鱼类。
为了应付更大深度的压力,吴辉指挥章鱼冲过去,靠近这些光点,分别选择不同品种的鱼类吞噬了几条。
很快的,章鱼穿过了一条海水中的恒温带,过了恒温带,海水开始缓慢的持续降温。
章鱼的生理系统再次出现不适,这次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因为温度,过低的温度已经开始影响章鱼的生理运转。
吴辉只好再次变形,他指挥章鱼变成一条线鳗。感受下带鱼和线鳗的生理结构,吴辉发现线鳗的肌肉纤维更加柔韧;骨骼偏薄、软,弹性更好;皮肤和体腔壁偏薄,渗透性要好很多;同时细胞间液偏多。估计是为了适应深海压力的特殊进化。
线鳗自身可以发光,虽然亮度很小,但是总好过一直摸黑赶路,点亮‘灯笼’之后,线鳗像是参加深海灯会一样,从各式各样、各种亮度的灯笼中穿过,一直向海底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