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最后是通过收集人体神经电信号的方式来实现这种逻辑判断的。
人体能够实现缓慢输出巨大力量,和快速输出轻微力量,就像举重和投掷垒球,这些动作都需要众多肌肉群协作完成,有正向输出肌肉群,必然有反向肌肉群来限制和抵消部分力道,来达到精确完美的动作效果。
那么助力系统如何实现同样的目标?
这套护甲将会贴身穿戴,必须具备日常的隐蔽伪装效果,所以吴辉没有足够的空间为护甲布置发达的肌肉群系统,吴辉的解决办法是液压。液压有个好处,只要能够控制住液体流量,它可以在很慢的速度下具备非常巨大的力量,同样的,当需要速度的时候,只要加大液体输入量就好。通过控制液体输入量,可以将速度和力量完美、灵活的结合在一起,表现出绝对不逊于人体肌肉系统的灵活效果。
除了这些,助力系统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它需要有一个防止运动自伤的辅助系统,本身人体就极易发生运动自伤,后面再加上助力系统,如果没有好的预防手段,运动自伤的概率绝对会高得令人发指。
另外,这套护甲的定位是日常贴身式隐蔽护甲,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贴身穿戴,而不会表现出异常。这个定位决定了,它不会有足够的空间布置骨骼系统。
那么用上助力系统之后,如何解决人体骨骼承受力的问题?无论是跑跳运动,还是击打碰撞,都将面临力量大于骨骼强度的难题。
运动自伤吴辉是通过在护甲内植入生物脑的方式,用生物智能来软性解决这个问题;骨骼强度问题,吴辉是通过液晶的瞬间硬化来解决掉。
最后吴辉简单测试了一下,发现助力系统大概可以实现五倍左右的力量增幅。
再之后就剩下极端环境下的维生系统,这个对于吴辉来说真是没难度,摄氏400多度,硫化氢酸性环境的海底热液喷口附近照样有繁茂的生物群落,某些暂时性的极端环境更是容易解决。
毒气、水都好说,过滤、储氧、自体供氧,护甲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氧气正常供给,高温、低温是通过增加物理隔热层,外加耐热、耐寒细胞的方式解决的。电击、酸、碱等问题,是通过护甲表面细胞特殊化的方式解决。
三个基本设计目标实现之后,吴辉发现他似乎没有更多空间来安装其他功能了,于是他将三个系统组合在一起,联调正常之后,给这三个核心系统罩上外覆面,基本就齐活了。
吴辉看着手里这套跟连体泳衣差不多厚度的生物护甲,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要不就叫你一型贴身护甲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