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老的报告在中央引起极大反响。开辟一个全新的文明方向,并且这个文明方向将和人类自身进化息息相关,甚至会发展出长生不老。这种机会就摆在眼前,不是谁都能够淡定的将它轻轻放过。
这种机会属于那种投入少,但是一旦压种宝,回报率非常夸张的机会,这种机会绝对是有杀错勿放过。
更多的各行业专家被聚集在一起,霍老又被召回北京,会同其他生物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智库,准备认真研讨一下这个生物文明的价值、发展前景、对各方面影响冲击、优势劣势、对中国的意义等等等等。
这个会议一直开了将近两个月,与会人员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众多专家再次确认吴辉的价值意义之后,对霍老提出的生物文明的定义给予了肯定。
紧接着会议以这个为出发点,广泛讨论和制订了科技文明与生物文明嵌套发展的近期、远期规划。在做规划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各行业升级或淘汰的步骤,以及该行业人员分流方案,尽量降低文明形态转换带来的巨大社会冲击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引进更多相关行业专家,以及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共同为整个国家制订一个文明形态大掉头的可行性计划。
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大变革必然会引起国内国外的剧烈震荡,这次变革的社会振荡烈度恐怕不会低于改革开放,并且因为经济模式的剧变,必然会面临比改开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式。其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所以必须尽量的考虑周详,尽可能的降低损失,扩大收益。
这次被命名为“复兴之路”的智库会议,最终提交了一份四十多万页的整体计划书,详详细细的写明了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行业,都应该做些什么调整,要达到什么目标,可能会出现何种意外,出现意外如何解决。
不仅有关于各行业的详细调整计划,还有国家层面上经济政策调整,对外关税、外汇储备、海外投资、境内外资等领域的相关调整计划,同时还有提交了国际政治层面的计划建议。
除此之外,计划书还按照霍老的预估,以及对吴辉式生物文明可能能力界限的评估,设定了一份各个学科科技改造计划,力争从现有的纯粹科技文明体系,全面转向科技与生物文明嵌套的双文明体系。至少在科研上,必须尽快实现和适应这种转变。
‘复兴之路’智库会议开完之后,国家突然进入密集的政策会议时期,各主要领导被紧急召回,集中在北京开始研讨‘复兴之路’计划书。
所有风云激荡都被局限在政治高层,对吴辉的影响非常有限。
此时吴辉已经送走了疗养院的第一批病人,并且迎来了第二批病人。
占据疗养院地皮兴建的生物研究所在国家大力关注之下,像是吹气的气球一样,一日三变,已经颇具规模,据说再过小半个月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吴辉的商业帝国已经基本成型,并且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繁茂的根系渗透进行行业业之中。
“你那个护甲给我一件。”霍老忙完智库会议又再次回到疗养院,一来是为了仔细研究护甲的功能,毕竟它在军事上和领导人安防上价值不小,必须研究透彻;二来是为了接收马上要竣工的研究中心,霍老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呼啦啦带了好大一帮人一起回来,有很多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还有从全国各地抽掉的生物领域专家。
吴辉笑嘻嘻的伸出手来,手指攒在一起搓弄着。霍老挺无语,貌似在这个学生面前师道尊严始终没立起来。
“你又想要什么?我这是提前研究下,如果确实价值不错,国家可以跟你谈一个买断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