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平各种外贸障碍之后,发动机以极其蛮横的姿态抢占所有机械发动机的市场。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发动机,无论是内燃机、电力机、汽轮机,生物发动机拥有全面的压倒性优势。首先成本上两者简直天差地别,一个需要复杂的工业体系做支撑,一个只需要喂点营养液就可以繁殖;在功率上,普通的汽车发动机照生物发动机要弱几倍;在灵活性、适用性上,生物发动机具备全面的优势。
在噪音上,生物发动机几乎只有十几二十来分贝,这个噪音水平还没有人体内部的背景噪音大,就是说如果将发动机与一个人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同时置于一个密室内,那么人体即使在静止状态下,其维持生存所必须的血液流动、内脏蠕动等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也要高于生物发动机正常运转时的声音。
在环保上、在燃料消耗上,生物发动机几乎可以甩开现有发动机几条街去,首先它不需要润滑油,不需要消耗化石燃料,不会排出污染气体,不会污染环境。生物发动机运转时需要耗费的不过是些有机垃圾,几乎零成本,相对于需要烧汽油、柴油的机械发动机,持有成本差距恐怕就比购买售价本身更大。
这些条件同时摆在消费者面前,巨大的性能差距,巨大的持有成本差距,必然会驱动消费者作出倾向性选择。
在生物发动机面前,所有传统发动机被打得一败涂地,完全没有悬念。
众多发动机厂商、汽车厂商不住的哀号‘世界末日来了!’他们总是试图通过对政府施加影响力来挽救自己衰亡的命运。但是就像螳臂当车一样,秋蝉叫得再响亮也无法阻止冬天的到来。
发动机技术是汽车制造中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现在用上生物发动机,所有发动机相关的零部件全部可以省掉,甚至连变速箱都可以省掉,极大降低了汽车的制造难度,减少了制造的复杂度,使得稍微具备一点机械加工能力的厂子几乎都可以搞出自己生产的汽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大汽车厂商原地踏步,抵制变革的潮流,就会很轻易被新兴的汽车厂商取代,这逼得多数汽车厂商不得不紧跟著生物发动机的步伐,不敢稍有落后。
生物发动机以一种席卷之势,裹挟着相关的各个产业,各个工厂汹涌向前,处在大潮之中的众多厂商身不由己,很多时候即使不喜欢这种变革,也不得不主动去做。
在这种形势下,吴辉将刚刚完成基础建设的生物模块生产总厂先腾出一个厂区,建设成生物发动机生产厂,提前开始投产,以供应全球各地旺盛的需求。
作为生物文明,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大规模生产的速度,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的配套产业支撑,只要有个繁殖母体,就能持续以几何级数增长,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出一个庞大的数量规模。
正因为如此,新的1700台发动机母机很快被生产完毕,在军方的要求下,工厂被临时转向一型护甲的生产。
而这1700台母机的分配必然要引来新一次的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