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调培!我叫这个过程为调培,就像调制鸡尾酒,培植盆景一样。”吴辉对王冰解释着。
王冰这次来主要跟吴辉协商一型护甲生产技术转让的问题,前期跟吴辉谈过一批共五十件一型护甲的采购,这批护甲主要是为了分析研究、实战检验只用,部分护甲也将提供给领导人,提供必要防护。
护甲价格的谈判进行得很艰难,吴辉秉承着垄断思维,把两桶油和铁老大的做派学了个神似,一会谈国情一会谈接轨,反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
最后俩人谈了一下午,也多亏吴辉还念着当初王家免费赠送疗养院的人情,主动让步,将护甲的价格定为三百万一件。
王冰家在军方很有势力,这次将护甲引入军方装备计划本身就是个不小的功劳,所以即使价格贵点,也算有所收获,更何况最后的货款还会全额报销。
军方在验证护甲的各方面性能之后欣喜若狂,这个护甲简直是为特种作战量身订制,用在小局部战斗和特种作战上,效果显著,常常给使用方带来压倒性优势。
根据实战检验,军方也提出一些改进要求,比如希望加强变色隐身功能,增加红外线遮蔽功能,将护甲的尺寸和厚度适当加大,以便能够直接当战斗服使用,增加外挂位置,形成一款类似于单兵装甲概念的综合性武器平台。
获知军方测试结果之后,国安首先采购了二十套,作为行动处的特殊行动装备使用,护甲这种又轻又薄的特性刚好和国安的要求向一致。
军方综合考察之后,决定再和吴辉协商一下,一是成本太高,尽量降低成本,以便于大范围装备,如果要实现这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吴辉这里买断生产技术,因为据说生物科技生产成本非常小,买断之后大规模列装估计并不难。
再一个是军方希望吴辉能够对护甲进行二次升级改造,开发出改进型。各个军种对护甲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装甲兵希望提高抗震防弹能力,厚度和尺寸不要增加太多;而炮兵倾向于提高抗震抗冲击波能力;步兵希望提高弹跳力,变色能力,尺寸、厚度、防护力加大,最好形成完整的武器平台设计;而海军则倾向于抗冲击波、抗高温、水下呼吸功能;空军则倾向于加压抗过载、供氧、附加滑翔能力。
有的军种希望护甲改进为战甲模式,有的军种希望改进为救生护甲模式,有的军种希望改为辅助式功能服的模式,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要求。
现在王冰的任务就是跟吴辉谈,谈出个一揽子解决方案,最好各军种的改进要求全满足,价格低得跟白送一样。当然,这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
军方其实是准备一次性投入一把的,因为吴辉的这个护甲只要买断生产,后面几乎是想生产多少生产多少,营养液能有什么成本,敞开了供应就是,这个护甲完全可以当成军服发,人手一套,绝对可以凭空将整个军队的战力提高几成,战场生还率提高几倍。
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这个帐军方还是会算的。现在的问题就是割多少肉可以喂饱吴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