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症一般情况下还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不过一些频发的病人,他们已经很难继续正常的生活了,因为他们往往随时都会进入失意状态,这些病人不得不长期在家休养。
好在人类现在社会财富足够丰富,这些病人哪怕彻底在家休息,不进行任何工作,其生活水平也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人类现在生产力极大发达,早已经能够实现普及所有社会成员的生活必需品按需分配制度。并且因为生产力的极大富裕,在人类社会中,关于生活必需品的定义越来越宽泛。衣食住行属于生活必需品,甚至连游戏娱乐、智能机器人保姆、个人机甲也全部被归入生活必需品行列。
所以目前对人类来说,工作不过是一种生活调剂,一种体现个人价值的手段,一种自我实现的途径,工作已经和生存需要彻底脱离开来。就好像——人活着总要做点什么!
科学院暂时拿失意症没办法,无法诊断病因,也找不到治愈手段,不过科学院并没有放弃追查,科学院开始尝试追查失忆症的源头。
在虚拟世界中,所有一切都是数据化的,所以虚拟世界的天网是最厉害的,科学院完全可以像造物主一样,使用上帝视角,任意的快进倒退,观察任何一个地方的变化。
科学院为失意症患者绘制了一张坐标图,将每一个患者都标注到虚拟世界的地图中。然后像是研究传染病规律一样,分析这些病人的分布规律。
当这张图绘制出来之后,科学院发现,失意症患者确实表现出某种聚集特性。往往一个失意症的区域性群体,在地理位置上都处在同一个中心周围。就是说,一个失意症群体,他们也许来自同一个病症原——失意症具备某种传染特性!
这个结果让科学院非常吃惊,因为在人类的概念里,灵魂应该都是个体,怎么会出现灵魂上的传染性疾病呢?或者换一句话,莫非灵魂也有传染病?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认知,人类也许能够想象到鬼怪,能够想象到恶魔,能够想象到那些以灵魂为食的灵异生命。但是人类很难想象,灵魂可以像身体一样患病,能够像身体一样痪传染病。
无论感情上是否能够接受,科学家是一群最善于总结和遵从现实规律的人。他们很快丢开无用的感慨,把失意症当成一种灵魂上的传染病来研究。
首先科学院针对每一个区域性病患群体,开始追本溯源的追查最初的病原体。每个病人首次发病时间首先被标注出来,然后将时间转换成颜色,发病时间越早颜色越深。当每个病人所代表的色点被标注在地图上,很容易一目了然的观察到病症扩散的顺序。
事实证明,每一个病患群体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传染源。当第一个病患出现之后,最经常与他接触的那些人,开始慢慢发病,这种传染规律似乎是根据人群的人际关系亲密度来扩散的。关系越亲近的人,往往越容易首先染病。
因为这种疾病传播特点,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往往一家人全部患病,一个街区的人全部患病,甚至一个公司全部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