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果不惜能量耗费的话,可以利用引力子和空间粒子的作用,给t9527的恒星配备一个完全由行星组成的球状外壳,那将是一个完全由行星构成的戴森球!”
完全由行星构成的戴森球……吴辉绞尽脑浆,发动想象力,开始想象那应该是什么样子:中间是t9527星系的太阳,然后紧挨着太阳的是星系内原有的两颗行星,再然后是四面体轨道,再然后……宇宙被遮蔽起来……密密麻麻无穷无尽的行星……它们一个挨一个排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无比的超级球壳……
如果这个行星戴森球真的被建造出来,那么它将由数十亿颗居住行星组成,而这个戴森球的质量将会高达t9527太阳的数万倍。
那时候……人类可以统治宇宙了吧?
吴辉发现了,在这帮疯子面前,真有点吐槽不能了。太变态了,太突破极限了,简直是突破想象力的极限。
见识过最变态的戴森球方案之后,吴辉已经对第一版的超级行星计划没有太多感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啊!见识过变态之后,这个计划都已经算是乖孩子了。
所以……吴辉最后批准了那个弱暴的超级行星计划……
不过现在人类的居住星球还够住,科学院需要做的是进行前期工程筹备,其中有两个大的准备工作需要做。
首先是给四面体轨道内的那两颗行星安装行星发动机,这个行星发动机将完全使用能量构造技术。然后是给t9527星系内所有星体,包括气态行星,大行星,卫星,居住星球,全部安装上行星发动机。
第二个准备工作就是,科学院必须从周围各星系,开始挑选合适的岩质星球。并且还需要开始制造超级行星,这种超级行星将会由数十甚至数百个岩质行星共同合并而成。
在超级行星制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非常剧烈的地核运动,整个星球将会彻底变成一个翻滚沸腾的岩浆球。等质量补充完成之后,它还需要冷却和稳定,形成一个比较安稳的地壳。
这一系列工作中,必然会无数次打破科学院的工程先例,无数个第一次等待科学院去突破。
这些准备好的超级行星已经居住星球,它们都需要就地调制好大气,然后开往t9527星系,集中在t9527星系外面的虚空中,等待最后的行星安装工程。
仅仅这个前期准备工作,即使按照最理想的状态,也需要数百年时间。后期的安装和调试阶段,必然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ps:本书最新文字章节更新地址址:(去掉●)最新章节就上
这个工程如果真的开工建设,那么t9527星系对于人类的意义将会越来越大。因为很可能人类今后一千年左右的时间,最主要的劳动成果就是这个改造后的t9527星系。
如果人类遭遇强敌的攻击,人类将会彻底失去灵活性,很难再继续拔腿就走的规避方式。反正到时人类要么坚守家园,要么就要抛弃近千年的劳动成果,这个损失是无比巨大的。
当这个问题摆在科学院面前的时候,这些科学家给出的办法是——给恒星也安一个发动机……
按照这些科学家的想法,想要走的话,将整个t9527直接打包带走……
科学院总干这种牛掰突破天际的事,所以吴辉对于这个答案,只能在心里默默吐槽两句。
吴辉认可计划之后,科学院开始调动人类已经稍显庞大的群体,进行星系改造的初期准备工作。科学院首先需要找到至少一万颗体积合适的岩质星球,在这些星球中,一少部分将会成为居住星球,剩余的大部分将会被合成为超级行星。
所以科学院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派出海量的工作队,他们将会前往50光年至150光年之间的星域,从那里挑选出足够数量的岩质星球,运回t9527星系附近。
至于50光年之内的星域,那是科学院内定的矿产和生产星系圈,这是以后为t9527星系提供生产生活保障的星系,必须预先保护好,不要被破坏了。
数万支工作队被派出去,他们开始前往各个星系迁移行星回来。这些行星被迁移回来之后,还需要一个加工厂。在这个加工厂里,将会负责生场超级行星,以及给各个行星装配合适的大气。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海量的能量,所以为了方便起见,科学院索性把靠近t9527的t9526星系给腾出来,做为行星加工厂使用。
腾出来,这个动作比较好完成,科学院的做法是,将t9526星系彻底扒光,所有的行星、卫星全部都被移出星系,只留下一颗**裸的恒星。
然后围绕这个**恒星,搭建起一个庞大的恒星能吸收转化系统,这个系统是用数百艘绿毯号构成的。行星加工厂基本建设完成之后,就等着行星到货,然后开工生产了。
在等待行星到货的过程中,行星工厂也没闲着,行星工厂利用现有的原料,就是t9526星系原有的行星,开始制造行星大气和水分。
虽然物质转换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物质转换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并且实际产量也不高,所以行星工厂有大量工作要做。
按照科学院的计算,整个超级行星计划完成之后,人类将会获得将近三千颗居住星球。而行星工厂将要利用物质转换技术,为这三千颗星球准备好足量的水和大气。
而如果想要准备好足量的水和大气,那么行星工厂的主要工作,将是准备足够的氢、氮、氧、碳。其中氢气还比较好说,这个东西不算稀缺元素,随便一个气态行星就足够提供足量的氢气。而氧、氮、碳将会成为主要的缺额。
宇宙中各星系的岩质星球,它们的构成各不相同,一般经历过多次恒星诞生和爆炸的星域,它们孕育的岩质星球重元素含量会偏高,反之会偏低。
通常来说,按照一般规律,岩质星球上的元素含量,最高的应该是氧,氧会以各种化合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岩质星球上。
所以一般氧气只要通过分解岩质星球就会获得足量的补充,在分解岩质星球的过程中,同样会得到不好的碳和氮,相对来说,碳比氮更容易获取一些,就是说实际上氮元素是最缺乏的。
对于行星工厂,他需要做的就是,在分解岩质星球的过程中,调整好各类元素的比值,利用现有元素,转换出足量氮。
行星工厂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建造出大量的物质分解装置,这些装置将会负责将岩石和土壤解离开,还原成纯态元素。这些纯态元素将会分别储存起来,以后后面的分别利用。
在人类的强大生产力供给下,t9526星系被脱出星系外的那些岩质星体,它们的表面很快被海量的物质分解装置布满,一个个像是爬满了蚂蚁的蜜糖。
这些物质分解装置像是采矿机械一样,从地面上挖出一铲子泥土和石块,直接扔进自己的分解炉里。然后在能量的驱动之下,将这些物质全部分解还原开,纯态元素交由分解装置自带的运输艇送往统一的集散地。
而集散地会将所有这些元素,分类装好,由更大号的运输舰运往各自的储存仓库保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