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我之前,你多久吃一次东西?”
  齐云至回忆,满眼都是迷茫,好一会儿,他说:“很久很久。”
  看来就算不吃东西,短时间内也不会怎么样,许鲸再次松了口气。
  他昨晚睡的时间很短,今天又起得很早,现在已经很困,放下心头事后,他往木板床里面滚了滚,拍拍旁边,示意齐云至躺下来一起午睡。
  齐云至躺下来,学着许鲸的样子轻轻阖上眼。
  下午李银秀敲门喊许鲸起床,让他继续去挑出花生里头的杂物。
  傍晚郭英贞他们回来的时候除了挑着花生,还捡了一兜花生芽回来。
  有些苗枯了的花生埋在土里,雨水一浇就蹭蹭蹭地发起芽来。芽没有照到阳光时,一律白白嫩嫩,比豆芽要胖,生咬一口也带着清甜味。
  郭英贞亲自把花生芽焯水滤干,拌上油盐酱醋和葱姜蒜末,一大盘菜酸酸辣辣,很是可口。
  这两天的菜比以往要好不少,依照农家的惯例,农活重时要吃得好一些,免得亏空身子。
  梁家人看的紧,许鲸没办法拿到食物给齐云至,只能晚上跟他一起悄悄去找食物吃。
  火光中,许鲸把煮熟的鸟蛋推给齐云至,“齐大哥,你吃吧,我不饿。”
  “吃。”齐云至沉声道,修长的手伸到许鲸面前,眸子里满是执拗。
  许鲸只好拿了其中一个。
  两人坐在火堆旁边,一般许鲸说齐云至听,有齐云至在,许鲸总算不觉得那么孤独。经过一天的观察,许鲸打算就让齐云至留在身边陪自己,不再赶他回河里。
  一连在家里摘了两天花生,许鲸的手指甲被磨得光秃秃的,里面塞满黑色的泥。
  梁家的地不多,种花生的地也少,拔花生两天就拔完。拔完花生,梁家立刻翻地施肥,为种植玉米做准备。
  仁源生活区的水热条件还行,秋玉米七十多天就能成熟,现在播种十月多能收,避开北风和霜降。
  为提高产量,梁家一家早出晚归,特地团好一个个和有少量草木灰跟其他发酵肥的泥团,将玉米种播种在泥团上进行催芽。催完芽,要将花生地平整成一块块长畦,等玉米催好芽再移植过来。
  八月二十六号这天,一大早李银秀就起床做饭,七点多,外穿上工的郭英贞跟梁国涛、梁大石及梁二妹还没回来,李银秀催促小宝跟许鲸快吃饭。
  “奶奶,我要去赶集。”今天圩日,小宝早就想跟着。
  “好好好,赶紧吃饭,吃完饭我们去。”李银秀拿个盘子将每种菜夹一点出来,剩下的放回橱柜里,许鲸三人对着那盘夹出来的菜吃杂粮饭,“今天去赶集你自己走路,奶奶没空背你。”
  “放心,我不要人背。”小宝拍着小胸脯保证完,端起饭碗,三口并两口快速吃完饭,催促李银秀,“奶奶吃快点,我们早点去。”
  “早晚都一样,圩就在那里,不会长腿跑。”李银秀说着,到底拗不过孙子,吃饭的速度加快了点。
  吃完饭,李银秀将钱藏在裤头的暗袋里,自己背个大箩筐,让许鲸背个小箩筐,带着小宝往圩上赶。
  许鲸还是第一次走出安全区那条路,脚下的路面灰白,这是有安全泥铸成。相对于水泥,安全泥的反W射线功能十分优越,不会像水泥那样吸收W射线再放出。
  路上还有不少同个安全区的人一起去赶集,大家都背着箩筐,三三两两顺着大路往前走,极少数人骑自行车。
  许鲸注意到大部分来赶集的女性,而且是中老年女性。
  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有个慈眉善目的中老年妇女赶上李银秀,问:“银秀嫂,你今天得闲来赶集?”
  “莲田,你回娘家了?”李银秀伸手摸摸小宝的脑袋,让他叫人,“这是莲田奶奶,快叫人。”转头回答郭莲田:“要种玉米,买点农药。”
  “这两天刚回,我侄子要讨媳妇,回来住几天。”郭莲田年轻时嫁去另一个大生活区,那个生活区算城市,日子挺好过。
  李银秀伸手拍拍她的肩,笑道:“回来就多住几天,挺多年没见你,我们生活区变化还挺大,瞧见了吧?”
  “我看也是,我们的生产基地又大了不少。”
  “大是大,税收得重,我们收入也没多多少。”李银秀摇摇头,不想再提这个。
  郭莲田识趣地转移话题,“我看榨油坊快开了,估计再过两圩就有人榨油,我回去之前看能不能买到纯正的花生油。银秀嫂,你家的花生拔完没有?”
  “拔完了,就这两天拔完,我儿子他们平整土地,准备种玉米。”
  “哟,花生拔完了,这么快?”郭莲田脸上带着赞叹,“你儿子儿媳手都活,干什么都比别人快三分。”
  “都是没办法的事,家里三个孩子要养活,不费劲在田里都扒拉扒拉,一家人得喝西北风去。”
  郭莲田脸上换上理解的神色,叹口气,“这几年日子还好过,只要肯下力气,总不会饿死。”
  “谁说不是?”李银秀也叹。
  郭莲田伸手摸摸小宝的脑袋,“这两个都是你大孙子吧,哎呦,长得真精神,一看就机灵。“
  李银秀拍拍小宝的肩膀,笑道:“这个是,他还有哥哥姐姐在家。”又一指许鲸,“这个是我儿媳妇的远方亲戚,在我家养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