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2021年新春宅浪
“妈妈的狗,今天想吃什么”
“谢谢,请把我叫猫好不”
对因身为山西人而习惯将孩子称为“狗狗”母亲而言,过年七天就是想法设法地给孩子做大餐;而对我这位喜欢猫却讨厌狗的女儿而言,过年七天要么是像猫一样宅家,享受一个人的安静;要么像猫一样背着包独自行走,不带任何人,以免扰乱独处的乐趣与自由。
先说“宅”吧,我自小就是究极宅女,某次暑假连着七天足不出户,看书、看电视、上上网。好在大学毕业时,我才姗姗来迟地觉醒了写好,自此,写写写,便成了我能忘却一切、沉浸于自己小世界的最大乐事
大概是太能胡思乱想,且想象力与感情超乎一般人丰富,最开心的事就是持续我的小说历程。也有人问我写小说赚了多少钱,我还是那句回答:“写着玩玩,不盈利。”
这便是我对自己写小说的认知,不为迎合市场、不为取悦受众,只为将所思所想的故事凝于指尖、落于键盘。哪怕它略微隐晦,不一定为读者看得懂,或是符合当下网络文学的“快餐式”“爽文”“玛丽苏”等易走红的特征,我也坚持自我,用一句简单粗暴的话,即:“剧情由我定,人设我主宰,刀架脖子上也休想让我改”
我对写作的执拗便在于此,最憎恶违背自己的美学而向外界妥协。且我写作常把自己写哭,或是闲着没事随意构想着,眼睛不由得开始发酸这一点也常为我母亲吐槽,特别是她叫我吃饭,我却疯了般不停地恳求:“妈我求你我激情澎湃,让我写完这段我给你洗锅ok否”
母亲换平时早就动怒了,说我胡编乱造到不思饮食。但想着过年期间懒得和我计较,冷漠地撇下一句:“别宅了,自己出去走走,换换脑子。”
这便扯到“浪”了,也是我除写作外的另一件很喜欢的事,即独走,拒绝所有人的陪伴。我向来不怕孤独,或者流连往返于孤独。哪怕我开启写作前,都如猫一样单独行动。所以这次春节,我又开启了“暴走”模式,每日一万步左右。大年初一一时兴起,竟转到了文景公园。由于疫情,我不去商场等人员密集地,一来怕有风险,二来嫌吵人。而说起承载了我童年不少记忆的文景公园,上初中后就没再去过。而今我已工作一年多,故地重游,很多景物都变了。
譬如那座我儿时就印象很深的“西汉王夫人墓”,岁看墓志铭一头雾水,现在别说能看懂,亦感慨古代生死荣辱难料,还是现代社会文明自由。这是最明显的不变之处。也有变的,如公园的一处原名为“体能乐园”的游戏场所,我上二年级时,花了五元钱门票进去玩耍,奈何里面的器材都是攀爬类,向来不善运动的我玩了没几下就打退堂鼓,惹得父亲生气,险些把我扔在那儿了。现在再看彼时难倒了我的诸如爬网、踩木头等游戏,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试试但器材上的小字则打断了我的念头:“禁止成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