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让人过目难忘,吟咏至今的颂雨佳句还有,如白居易的《微雨夜行》:“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在秋夜微雨中匆匆赶人的心与景物跃然于纸上,刻画得细微切,惟妙惟肖,晓白易懂,自然上口。如李白的:“雨落不上天,水覆难。暮雨三峡,春江绕双。”“雨前初见间蕊,雨后全无叶底。”“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若细读之,都饶有趣,富诗画。
“雨溟溟,风冷冷,老松瘦竹临烟汀。”(唐·张佖《春江雨》)“雨云有态,风静水无痕。”(·袁牧《随园诗话》)我觉得,雨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域有着自不同的妙处。春天的雨和秋天的雨给人的感觉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春雨贵如”是人们希冀与盼的;“小楼刻竹听春雨,白昼垂帘落”是悦耳的雨声动听得让人不忍离去;“雨过空楼作晚寒,心时暂酒边宽(·陶凯《感》)”是雨后风起楼空且有袭人的凉寒,给人的感觉有借酒消忧的;“夜雨剪春韭,炊间黄粱”是农家小院庄户人家欣欣荣的景;“雨雪霏霏雀劳,长嘴饱满短嘴饥”是讽刺会贫富不均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家天下关心”是当今人们都应备,且应关切与发扬的义务和德。
春雨,自有春雨的可爱之处,轻轻柔柔,细细长长,潇潇洒洒,温温雅雅。它没有呼啸淋漓的狂骤,它没有波澜壮阔的倾泻。它总是沙沙地响,滴滴地,青丝如赋词,绿线似吟诗。它像春梦春魄搅荡人们的心潮涌起阵阵的涟漪,它似春蚕春芽把人们爱的绪倾注昂扬的力。
然而,能给人以欣欣荣、鼓舞与力量的诗句,还是他老人家的“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化为桥”。这里的“红雨”“青山”均在老人家的笔下有了生力,有了主动服从劳动人民的,其革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手法,不仅在当时起到了关切人民之,鼓舞人民战天斗地的作用,就是到现在,它的这种伟大的艺术概括和文学的力量,也同样在引着人们去天换地,勇往前。
秋雨,则是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丝丝缕缕,凄凄楚楚,它包裹着阵阵凉,散发着些许寒气,带着一种“无可奈何落去”的茫然与迷离状,让人苦恋,给人萎靡。如:晚唐时的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中所描绘的感怀,就属既委婉又动人的佳句。“君问归未有,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剪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秋雨也绝非都是种低沉哀婉毫无生机的。同时描写秋天的雨,李商隐还有自己的佳句:“两树梅一勺水,时秋雨半山云。”而柳永与欧阳修的诗句是耀人耳目,极富恬静之感。“万荷倒影月痕绿,一雨洗秋山骨青。”“雨过林霏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这两副对联中的秋雨同样映现着振奋人心的愉悦神,给人留下极为好的联。
如“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一样,都是人们千古传诵且留芳至今的名诗佳句。
雨,为自然界中的一种普现,其自身有着自己的必然规律,它“温良恭俭让”时,千娇媚,风万种,能福于人类,给界以凉爽,给天空以净,给大地以,给众生以滋补。它“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暴怒狂吼和肆虐横溢时,又是样的怒不可遏,罪孽滔天,泛滥成灾,危害人类。对于雨的功罪评说,我们绝非一味去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静寞肃寂的态去待,也不能全然没有了“杨柳阴阳细雨,残落尽见莺”的好。
因而,我还是赞赏他老人家的句“立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湖”。尽它是一句化用了李白“云雨巫山枉断肠”和杜甫“云雨荒台岂梦”的诗句,毕竟他老人家高瞻远瞩地设到了这一宏图伟业,它也确确实实在50年后的今天“天堑变途”了,谁能说这雨不在为民福吉祥,让人类时时尽享荫荫的恩泽?
写到这里,我,人生许也是这样,总会有风起风落、云卷云舒、雨骤雨狂、雨柔雨顺的时候。
我们就应该面人生、审时度势,有风,笑傲春秋迎上去;有雨,勇敢地洗礼。温柔骄顺时,渔舟唱晚,风雨济;呼啸狂泻时,水乳融,与时俱进。。
“暮涛凝雪长淮水,细雨飞梅月天。”
雨,我还是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