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喜侗寨由于人多地少,历来都被粮荒所困扰。在杂交水稻尚未普及的年代,宰喜侗寨四五百户,稻米完全自给自足的人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要靠种植一定规模的红薯、洋芋、玉米等杂粮,搭配大米使用,才能勉强对付一年。粮食富余的人家就更是寥寥几。因此,每到青黄不接时节,宰喜侗寨不少家庭需外购大米维系日子。
赵书勤家更是如此。由于全家仅父亲赵德胤分到责任田,不到半亩地,却需要养活一家四口,粮荒就更加严重。赵德胤在金矿的收入又不稳定,经常是家里揭不开锅了,也不见其送钱回来。因此,母亲王慧中就不得不经常走村串户借粮度日。
然而,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有时候求遍大半个寨子,也借不到一粒粮食。有些人就是明明在家,也把大门关起来,装作外出干活的样子,门都不让你进。那些平时与你结怨的,甚至还满村满寨地去撺掇,阻挠人家把粮借给你。
赵书勤家就碰到过这种情况。当时有户人家的妇人跟赵书勤的母亲王慧中吵过几次。两家因此势成水火。当得知王慧中要去寨上借粮时,该妇人就上蹿下跳,到处去造谣诋毁,说赵书勤他们家好吃懒做,给他们家借粮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回,云云。经过她这么一折腾,寨子里当真就很少有人给赵书勤他们家借粮了。
但也有那么一两家愿意借,前提是借一百斤,收成后要还一百二十斤。为了糊口,母亲还必须得借。
然而这还是引起了该妇人的极大不满。她气势汹汹地扑到同意借粮的人家门口,呼天抢地地大骂人家为何不听她的话,偏偏要给赵书勤他们家借粮,以后会倒大霉等。这听起来很可笑很荒谬,但却真实发生在宰喜侗寨。
这还不算完。该妇人大概觉得上门辱骂人家还不解恨,最后发展到拿老鼠药去毒死人家两头耕牛,被相关部门以故意毁坏财物罪抓去关了大半年,又赔偿了人家两头耕牛的全部损失的地步。
所以,在农村,你越是贫穷,人家越是疏离你打击你。大家都把你当成瘟神对待,唯恐避之而不及,更不用说找他们借钱财谷物了。
因此,赵书勤能够切身体会到二舅妈借粮之艰辛。
“为什么不找我妈想想办法呢?把孩子饿坏了怎么办?”赵书勤忧心忡忡地问道。
二舅妈长叹一声,说:“我们哪里还有脸去麻烦你们家呢。”
赵书勤默然不语。个中缘由,他了如指掌。
之前,二舅也跟他父亲赵德胤在工地干活。但父亲偶尔会拖欠二舅的工钱。这引起了二舅夫妇俩的强烈不满。二人逢人就说赵德胤专门杀熟,对亲戚能赖就赖,对外面的人却不敢拖欠不敢得罪。
其实,父亲赵德胤是向着自家亲戚的,工地的轻松活儿大都优先安排给亲戚们。但二舅就是认死理,坚持以为赵德胤靠拖欠亲戚们的工钱甚至赖亲戚们的账发家致富。
父亲很生气,与二舅大吵一架。
二舅口吐毒言,大骂父亲昧着良心赚黑钱,出门要被车撞死;还放言要跟赵书勤他们家恩断义绝云云。这彻底激怒了父亲。父亲扯开嗓子,将二舅骂了个狗血喷头。自此以后,父亲再也没有与二舅说过话。二舅赌气地连夜离开了父亲的工地。两家关系跌至冰点。
不过,赵书勤并未因此而断绝与二舅一家的来往。逢年过节,他还是坚持来探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