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张海潮踏上归途。
燕山余脉里的一个山村,鸡鸣犬吠,生机勃勃,积雪未融,年味尚存。
在一排一排白墙红瓦间能见到一群群穿着五颜六色小棉袄的孩子们在嘻嘻打闹。他们有的是生在城市长在城市跟随父母返乡探亲小脸白嫩的城里孩子,有的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土生土长小脸冻得通红的农村孩子,他们有的大方而勇敢,有的胆怯而拘谨,有的淳朴而羞涩,有的机灵而活泼。他们玩着躲猫猫,他们显摆交换着各自新奇的玩具,他们对木头削成的陀螺充满了好奇,他们很喜欢坐光滑的木板在冰上滑行。
时不时也会有一两个成年人从这家的门洞里钻出一溜小跑又钻进那家的门洞,他们正趁着过年的机会找寻儿时一起长大的同学或玩伴,他们被冻得缩起手脚,已经没了儿时不畏严寒战天斗地的精神。
站在空旷的河边,偶尔能听到震天的炮仗声从远处白烟绽放的方向发出,在东西两山之间回荡。这里就是张海潮的家乡。
屋外青烟袅袅,屋内炉火隆隆。张海潮、姐姐、姐夫,还有他们的老母正围坐在火炕边的案板上包饺子。每次家里来了重要亲戚老太太都要以饺子作为招待,用她自己的话说人老了,对现今新奇古怪的做菜调料都不认识,菜炒不到口味上,容易招年轻人反感,反倒是饺子再配以两款凉菜从古到今都是可以拿出来招待人的好饭。而实际上,只有儿女回来她做饺子才真心是为了可口,其他亲戚来吃饺子只是图了方便。自己的儿女回家,炒几个菜自然不用她亲自动手,其他的亲戚来访,纯肉香菜的饺子也绝对能说的过去,饭做起来方便,缺少了盘盘碟碟,家伙收拾起来也方便,这是她的盘算。
姐姐大张海潮两岁,初中毕业就再没上学,在出门打工的过程中遇到了心灵手巧的姐夫,没多久就嫁进了县城,准确的说应该是城乡结合部。姐夫是专业的电工,还会开塔吊,会开装载机和半挂车,还会电焊,日子过得算不上发达,但相比农村这些家庭已经很是富裕,他们还买上了小汽车。两口子生了两个姑娘,同一个属相,相差整整十二岁,这时候老大正领着老二和大街上的孩子们玩耍,她们忧虑地享受着只有在真正的农村才能找到的童年。
老太太把包饺子的案板搬到里屋的火炕上是怕他的儿女、女婿帮忙包饺子的时候会冷到。案板四边,刚好均匀的安放下四个人,地上站着的是老太太,她需要进进出出给灶添柴、给锅加水,走起来方便;炕里面蹲跪着的是张海潮,最受家里宠溺的一个,旅途劳顿使他能够有理由穿着家居服还赖在炕上;一左一右在炕沿坐着的是姐姐、姐夫两口子,四个人一面包饺子一面拉着闲话。
老人说:“你们姐弟都在,有个事要和你们商量一下。”好像自从张海潮参加工作以后,具体以什么时间为节点他并没有刻意留心,老太太在一些涉及到儿女或者家里面比较大的事情上开始用“商量”这个词。可能是她认为两个孩子都大了,也可能是她认为自己老了,这种变化就慢慢改变了家庭决策的格局。以往情况,张海潮不太参与家里的事,他总认为农村全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情,只要老人高兴,吃亏占便宜都是小事儿,由着老太太心情即可。而问题就在于老太太思想古板,顾虑较多,有时候占了便宜却不一定高兴,她自身对很多事情会比较纠结。就比如她特别想干的事情可能会比较费钱,老人会纠结;亲家送了一箱红薯,她手上还有几个甜梨,田梨送不出去她也会纠结;侄子外甥从来不会主动探望她,反是自己的子女不去串亲戚,她还会纠结。张海潮这时候并不懂得老人,及至这般年龄,老人的心思已经不在事情和钱的本体上,而是她缺乏了对事情的判断,甚至不愿再做判断,她需要一根帮她拿主意的主心骨。老人更多时候喜欢和她的闺女商量,两个人都是农村女人,更能够聊到一起,她喜欢听她闺女给她分析。
张海潮和姐姐手上包着饺子,都不约而同将注意力投向了老人。这时候姐夫也很认真地聆听,每每此时他甚至常常抢先说:“妈,有啥事您安排就行了,我们坚决执行。”他总能抓住机会在丈母娘面前表现,而老人也特别喜欢这个女婿,把他当成半个儿子看待。
“边上待着,还没轮上你表态。”老人完全是玩笑着教训自己的女婿。
“该,马屁拍到蹄子上,活该。”老人的闺女更是笑骂着。
老人说:“今年过年你弟弟回来早,明天才初六,年还不算过完呢,我想跟你们商量着让你们去你舅舅、姨家都转一转,你们俩确实有好多年过年都没去过了,你们出人,妈给你们出钱。”往年,老太太都会劝着儿女过年不要回家,回家还要走亲戚很麻烦,她会告诉孩子们最好过年值班,以工作为重。可是,儿女回来了,她又说好多年都没有串亲戚了,过年还是要去走一走。有了选择的空间,她就是这么纠结。
老人的闺女说:“妈,要我说,没必要去。”
“你别气着妈。妈让去咱就去。”女婿插话道。他从来都支持丈母娘,很会做好人。
老人的闺女回怼道:“滚,我们家的事,要你外姓人管。”
女婿也不生气,假装委屈,对着老人告起了状,说:“妈,你看你闺女,整个一家庭暴政,平时就这么欺压我们爷三个。”老人闻言只得在边上看着笑,她不会因为闺女不建议去而生气,因为闺女每次都会站到她的角度想问题。
老人的闺女继续说:“妈你想过没有,这么多年,他们几家的孩子有来看过你的吗?他们这几家老人怎么没人劝劝他们?前面有车,后面肯定有辙。您说说,我和我弟有那份钱,给自家老人买点吃的喝的不好吗?弟,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