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觉,周依依和王韵晴已经在延平县待了一年多了。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延平县治安良好自是不必说。
商业繁华,大量的商业税就让税收充盈,因此,周依依也大幅度豁免了农村的苛捐杂税,减轻了农村的负担。
随着流民的冲击与户籍一定程度的放松,延平城的虹吸效应,还吸引了周边大量的人口,城里的人口增加了不少,又促进了消费。
得益于早期几大家族的抹黑与造谣,以及周记旗下的众多“文宣”队伍的刻意宣传,把水搅浑,周依依和王韵晴的功绩依然入不了京城人的眼。
除了周依依之前留下的诗名,京城的官僚最多只知道两个名声不咋地的“退婚女孩”在延平县挖鱼塘、修公路。
连偶尔有人借周依依训练军队的事由攻击,传到上面耳朵里的时候,也变成了周依依占山养猪,哄抬猪肉价格。
相比之下,王韵雨的名声更响,“巡抚家的大女儿”与“女首富王屠”的称号名闻遐迩。
有了方家家族陨落的前车之鉴,延平的老爷们大部分时候也只忙着利用商贸赚钱,很少给周依依和王韵晴使绊子。
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而是良心被狗叼到了延平县以及周边。跑到周边去兼并土地去了,搞得司马珩等人,焦头烂额,哭姨喊娘找爹爹。
这让周依依十分感慨:“千百年来,社会怎么变,不变的是人性。富人的贪得厌早晚把穷人吃干抹净。难怪谁也控制不了社会运行的方向,谁也阻止不了船要沉”。
王韵晴怕其他几大家族看着方家完蛋,会对自己痛下杀手,于是让县里的宣传队们、嘴巴利索的大爷大妈,积极宣传“延平好邻居”林家和诸葛家把水往方家、蒋家等城东地区排放,才导致城东淹水严重。
于是,城东的老爷们就把枪口转向,和林家和诸葛家明争暗斗了起来。
周依依和王韵晴当然不亲自下场,还是给城东淹水的商户减税,扶持一下。
颜北带着苍蝇史上飞去了北境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延平县,漕帮的主要业务都交给李乘帆打理,还交代李乘帆要配合周依依的治理。
自从驰道修好了,进京十分方便,但是周依依和王韵晴就职以来,还没回去过京城。
二人难免想家。
两人休假,回了趟京城。
进入京城,繁华的气息扑面而来。
王韵晴和周依依率先来到了桃花笑学堂,学校大一点的学生们和老师认出了二人,开心极了。
学校运行良好,可以看出徐允执还是很上心的。
接着,两人回了趟周宅见了一下林仪华,就去了姨妈的店铺。
店铺经过规范化的管理,已经不用姨妈操太多心。
几人久别重逢,感慨时光的荏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