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山其实很有名,有名到叫“小灵村”的大大小小的村庄加起来一共有二十来个。
小灵山也很大,大到每个小灵村的村民都从来没听说过还有其他小灵村的存在,大到每个小灵村的村民都认为自己的村是独一无二的。
明心目光呆滞地从写着“小灵村”三个大字的牌坊下走了出来,因为他又走错了。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到了小灵山之后,明台二人才发现一个大问题:他俩似乎都认不得路。
刚开始明心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说找一个当地人问路就好,小灵村的名儿在小灵山这一带肯定是响当当的!
明心信心满满,而明台则表示怀疑。
不过,小灵山的人们没有让明心失望,他们是热情的,听到这两个小伙子回家省亲不认得路,一个个的都争着为二人带路,生怕耽误他们回家。明心谢绝了所有人的好意,在问清楚了路线之后,他难满怀信心地上路了。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小灵村人口中“走一小会就到了”的路程竟然让二人足足走了半个时辰!而且他们口中“向左走小路”的小路根本就不能叫路,看着比明台个子还深的野草丛,明心露出了苦笑。
后来他们再次向小灵山人问路的时候,提出让那人带路,并且许以报酬。
小灵山人是爽快的,喊了声“娃儿跟上”,迈腿就走。在穿过乱蓬蓬的野草丛,趟过齐腰深的河流,阴森森的树林之后,众人终于见到了心心念的“小灵村”三个字。
在明心拿出钱财准备感谢之际,领路的小灵山人愤然离去,有的时候还朝着二人吐了口唾沫,鄙视地说道:“瓜娃子看不起谁呢”只留下动作僵硬的明心原地尴尬。
从“小灵村”出来之后,明心像是失去了活力一般,一屁股坐在路边的野草上,沉默不言。
兵法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找回家的路也是如此,全靠一口气提着,第一次时精神最好,第二次时精神就远不如第一次好了,等到第三次找到的路也错了,那么这个人也就陷入精疲力竭的困境了。
明心就是如此,初时满怀的期望都变成了现在的失望,巨大的落差将他心中的喜悦吞噬得无影无踪。
他回来了,但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是最让明心沮丧的一点。
明台陪着明心坐了下来,拿肩膀碰了碰目光呆滞的明心,叼着一根草,说道:“别丧气,这么远都回来了还能找不着家门口?我算是明白了,咱们先前的方法就有问题,这一片叫‘小灵村’的村子至少得有十个八个的。”
“我也明白过来了,不过还能怎么办?我就知道我家在小灵村。这唯一的线索断了我怎么回家。”明心偶然木然地道。
“谁跟你说的只有这一条线索?”明台继续分析着,“我可听师父说了,你是他老人家在一个小寺庙里歇息的时候收的弟子,你的本名‘修缘’也是在那里取的。”
“你想啊,现在‘小灵村’这个线索不行,那咱们换个思路,找这个寺庙总可以吧?师父都去歇脚的寺庙,肯定不凡,不愁找不到。”
“就算找到了那个寺又能怎么办?万一寺里的和尚都没听说过周围有小灵村呢?又或者在那周围有很多个小灵村呢?”明心的眼中恢复了一丝生机,他沉吟了下,反问道。
见到明心回过魂来了,明台松了口气,他很怕明心这样的状态诱发他那奇怪的梦魇,对于他那梦魇,明台很是头疼。
“反正之前有头绪了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先找到这个寺再做打算也不迟。”
“有道理,走吧。
“行吧,往回走,会那个小灵村去。”
“回去干什么?不是去找那个寺吗?”
“你认得路吗?”
“……”
荐福寺是一座小寺,只有十来个和尚。
不过它在小灵山这一带却有着不错的名气,因为灵验。
它建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头上,老旧的禅院和七八间破旧的房子就是它的全部了。寺内供奉的佛像的金漆都掉光了,曾经,前来还愿得香客曾打算出资为佛像上金漆,但是寺内的老和尚婉拒了,众人很奇怪,其他寺庙的佛像唯恐不精美,鎏金唯恐不厚实,为何荐福寺却反其道而行之?
老和尚笑着说:“佛,放在心中礼敬就好,心中有佛,这些泥塑金身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众人拜服,荐福寺的香火愈发鼎盛。
眼看着即将落日,老和尚准备如同往常一般关闭寺门,却不曾想在陡长的山道上,有两道小小的身影正努力地爬着石阶。
老和尚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注视着那两道身影。
这两道虔诚而坚定的身影,不禁让他想到了十二年前那对前来求子的夫妇,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而十二年后的自己行将就木,真是光阴转眼易逝啊!
听说那对夫妇后来真的生了个儿子?老和尚回忆着往事,不由得笑了笑。
那两道身影终于赶在太阳落坡之前来到了老和尚跟前。
老和尚看着来者两个锃亮的光头,霎那间有些失神,他没想到来的居然是两个小和尚。不过它很快稳住了心神,向着二人行了一礼,笑着问道:“两位师兄从何而来?因何而来?”
二人赶紧还礼,眼前的这个老和尚气度不凡,说不定是师父的故友,怠慢不得。
明心稽首道:“小僧从山中而来,而今前来了却一段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