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何深?”老和尚继续问道。
“父母子嗣。”明心答道。
“何时?”
“已历时十二载矣。”
“敢问师兄何处可寻?”
“此地向东八十里。”
明心行了一礼,感谢老和尚的指点,而后他把头转向明台,询问着。
明心并没有察觉到老和尚身上有任何法力波动,但是老和尚给他的感觉却极为不凡,所以有此一问。
明台摇摇头,在他的感知当中,老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气血枯败,精神不济,哪有半分高手的样子。
但是这个老和尚分明又给自己一种春风拂面般的感受,单凭这一点,明台就能断定老和尚是个高僧,但无法确定是不是个高手。
就在二人眼神交流之际,却听见老和尚感慨道:“想不到一别一十二载,在此我们又故人重逢了。”
这句话信息量就大了,二人都是露出一副探究的神色。
只见老和尚轻笑道:“十二年前有一对夫妇前来求子,而后开此还愿,恰巧这夫妇二人尚未出世的孩子被暂歇此地的一位师兄收为弟子,并且赠名修缘,如今十二载过去,那个孩子想必也该下山入世,前去斩断这份亲情了,你说对吗,李施主?”
明心沉默不言,佛门以十二年为一个小轮回,一个轮回之后,当斩断羁绊,一心潜修,这也是师父放自己下山的目的。
“敢问大师与家师是何关系?”明心涩然道。
“大师不敢当,我只是一个老和尚而已,是令师的推崇者而已。”老和尚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敢问大师是否修道?”明台插话。
“未曾。”
“为何?”
“心中有佛即可,修道与否不重要。”
“大师今年寿有几何?”
“八十有四。”
明台不再发问,神色肃然,他相信老和尚不会骗他,那么自己是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和尚?
佛求的是己心,而修道求的是力量,二者就像是佛陀的慈悲心肠和降魔手段一般,说不上谁为正统,但是每一个真正的修佛者都是值得惊人尊敬的长者。
二人不再问,老和尚也不再答。
太阳渐渐隐没于西山,三人却如同山石一静默着般。
“大师,我师兄弟能借宿一晚吗?”当黑暗淹没明心的眉眼时,明心问道。
“这是自然,远来即是客。请。”
老和尚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翌日清晨,老和尚站在昨晚的位置注视着下山的师兄弟二人,直到清晨的迷雾吞没了他俩的身影。
他看得出来,明心身上红尘的味道已经很重了,他有些忧虑,不知道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他有这眼力,而明台却没有,是因为这眼力无关法力,无关境界,只在于阅历。
老佛,这一切真的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吗?老和尚望着天空,久久不语。
经过一晚上的修整,明心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八十里的路程,他计划两天走完,这让一心放羊的明台苦不堪言。
“世上只有妈妈好…”
明心身上背着箱笼,嘴中哼着歌,如同放学归家的牧童。这首歌是他这几天在路上是学会的。
歌词的含义很简单,赞颂妈妈而已。
不过明心并没有这样的心思,他一出身就再师父身边,从来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关怀,所以也就谈不上赞颂这一回事。
他哼唱这首歌主要是因为“妈妈”这两个字。
明心回忆起那天唱起这首歌的小孩,露出了微笑,因为那个小孩每当唱到“妈妈”两个字时,就格外欢喜。
明心看得出来,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于是他也跟着哼唱,每当唱到“妈妈”这两个字时就加重力度,似乎这样,能让自己体会到如同那个小孩一般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