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凶手如何进入周兵家!
第二,周兵家社会关系简单,要在哪个方向排查凶手的范围?
大理寺司直们调查后陆续返回大理寺。
姚唤和孟潇最先回来,他们的调查范围是周兵家附近的百姓。
周兵家靠近城西,城西出城门不远,就是西南山连绵过来的一处山峰,所以西城门比起其他城口,略显荒凉。
这片民宅的后面又是大片荒地,民宅比较集中,大家常年居住在这里,彼此都非常熟悉。
今日报案的张婶可以说是看着周兵长大,除去最靠城门一侧有两户是租住房,其他宅子都是居住几十年的老邻居。
张婶快人快语,一直没有见到案发现场的情景,所以还沉浸在报案的紧张,和对案情的好奇中。
她对周兵家非常熟悉,对周兵的评价,孟潇是这样记录的:
人很有学问,脾气不好,偶尔很暴躁,对孩子却是非常有耐心,这点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一致。
周兵家在这一带属于有学问的人,对邻居帮忙代写书信和文案的请求,有时帮忙有时推脱,比较情绪化。
周兵夫妻俩感情不错,杨丽为人温和,但是不喜与人交往,精力都放在私塾和两个孩子身上。
这十几年邻居,也没见杨丽与谁红过脸,或者有复杂的人际交往。
周兵也一样,张婶想不出他能与谁结怨,或者家里进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人。
夫妻俩人生活简单,与周老夫人描述的一致。
孟潇和姚唤将南二路走遍,大部分人对周兵家评价一致,这中间洛宁发现了三个线索:
第一,事发前两天,有邻居目睹,有人在周兵家附近徘徊。
但是至于这个人长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做什么事,邻居一概不记得。
第二,昨日午时后,有邻居看见周兵在私塾门口与人争执,但是争执内容,对方长什么样子,也是完全不清楚。
第三,周大宝十三岁,平日在周兵的私塾学习,性格却与周兵夫妻不同,他很喜欢与人交往,朋友也多。
想起周大宝房间大敞四开的窗户,还有自己对凶手是从窗户进入的疑惑,难道凶手,是周大宝放进来的?
这样也解释通了为什么窗户栓在里,凶手一样可以进入的原因。
但是说不通的是,周大宝是睡梦中让人勒死,他如何又在睡梦中将窗户打开?
不合理啊!
秦昭听完,也想到这里:
“难道凶手是周大宝放进来的?他要做什么?他知道凶手的意图吗?”
几个疑问,将几个人问得更加焦虑。
魏延和宋珠儿随后返回,他们走访的是周大宝的学生。
洛宁当初让他们调查这方面,是因为:
虽然私塾只有二十个孩子,但是二十人背后是二十个家庭,会牵扯出无数的社会关系。
二十名学生,以邻居孩子为多,还有其他城区的几个孩子,因为地址清楚,所以很快二十人的信息,魏延和珠儿都带回来。
他们的信息是这样的:
周兵教孩子很有一套,孩子们都很喜欢他,偶尔会在私塾发脾气,孩子有点怕,其他时间周兵很好。
能让孩子去私塾读书,除了家里有点银子,也是家长对孩子,抱有成材的希望。
读书的孩子,最后都要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孩子家长对周兵都很客气。
整个访谈,看出家长对周兵的信任,周兵为人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