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如此巨大的生物,需要海量的细胞,不多时,吴辉聚拢过来的海虾就消耗一空。看看手头的工作,貌似才进行了很小的一部分。
吴辉感应了一下,发现最近的阿米巴种群都在几公里之外,并且数量并不多。深海生物密度还是不够大,远小于浅层海水里的生物密度。所谓浅层海水,多数是指深度在30米之内的海水层。
因为需求的细胞总量恐怕非常庞大,吴辉发现还是得在浅水层去找,在深海里是不要指望快速调集来如此多阿米巴细胞的。
吴辉在浅水层调集来一群肉食鱼,让他们在头顶上方的浅水层开始大肆捕猎,所获营养悉数变成由脂肪细胞构成的营养球,再给每个营养球上按个鱼尾巴,这些营养球自己沉入海底,一边下潜一边不断调整资深结构,以适应逐步加大的深海水压。
不多时,陆陆续续的营养球摇着尾巴,自己找上门来。吴辉将收到的营养球一个个打散,然后组合成所需的各种生物结构。
在充足细胞供应下,很快的,整个‘深海预警机’全部安装好,调试通畅,吴辉决定让这艘巨无霸试航。这个二十多米长的巨大身躯在深海里滑过,给人感觉非常震撼。
随着喷水发动机的启动,一股股水流被快速喷射出来,发动机运转越来越快,水流从一股股喷出慢慢变成一个持续的强劲水流。
在水流的推动下,巨无霸的慢慢起步,开始逐渐加速。吴辉稍稍感觉一下,加速得有点慢啊。
他瞅瞅发动机,六个发动机长度都有一米左右,放在二十米的艇身上,显得非常渺小,看来还得加大发动机的尺寸。
吴辉尝试一直提速,直到它的最大速度,将近20公里/小时,这时又发现一个问题,整个飞艇结构,虽然都是由类似于虾壳的物质构成,本身有很大弹性,但是在剧烈水流冲击下,还是发生了无规律的颤动,是的,就是颤动,那种拿刀片快速划过水面时产生的颤动。
这个颤动不是整体性的,只是在部分水流冲击严重的部分发生颤动。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材料硬度不够,再一个形状不合理。
吴辉发现,如此巨大的结构,都采取柔性联结,一根主体骨架都没有还是不行,一旦快速运行起来,这个由虾壳组成的巨大飞艇体,外形被迎面水流挤压,发生巨大变形。
吴辉不得不将所有模块都卸载下来,然后重新组合艇身。
这回他选择了一个类似于鲸鱼的骨架,然后铺上虾壳构成的外覆面之后,先装上发动机进行流体性能测试。
随着速度的增加,变形幅度比较大的地方都是不合理,需要再次修改的地方。
改来改去,整个主体结构的外形变成一种类似于鲸鱼形状,但是表面带着几处轻微的波状起伏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