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机器人文明出动
朱一鸣辞别吴辉后带领舰队出发了,这次朱一鸣带足了能量储备,无论反物质还是氘都带了很多。按照科学院的包克球模型,以及前期杨牧探测所得数据,在包克球处,可能会出现物质极大丰富,但是能源匮乏的状态。
因为在包克球外部没有恒星能源可用,并且包克球的外壳上也多数是重元素,轻元素是以气体形态弥散在碎石中间。这部分弥散的轻元素很难有效搜集和利用,所以在包克球处,机器文明将会面临重元素极大丰富,但是没有恒星能,并且氘很难采集的状态。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朱一鸣特意将带足了能源储备。
u692距离包克球只有两光年,曲率航行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舰队就已经抵达包克球一千光秒外。
朱一鸣考虑到前面有七艘飞船莫名失踪,所以为了稳妥起见,特意将舰队停泊在较远的距离上。
朱一鸣按照自己的战争理论,在航行中一直保持信号静默,所有通讯都采用量子通讯系统,甚至没必要的时候连量子通讯都不用,整个战舰在完全的信号屏蔽状态中前行。
现在已经抵达目的地,朱一鸣没有开启主动探测,而是使用最原始的组合射电望远镜,通过可见光和不可见光波段被动探测包克球。
在组着射电望远镜下,包克球外壳处的景象清晰被描画出来。朱一鸣首先找到杨牧反馈回来的坐标点,那个点是杨牧的夸父探测船的停泊点。
在那里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紧接着朱一鸣有开始沿着杨牧机甲的前进路线开始观察,但是在包克球上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包克球本身就是个动态平衡系统,经过这几年时间,杨牧机甲留下的任何痕迹都会被抹消掉。
但是很奇怪,不仅杨牧的飞船没有任何痕迹留下,甚至另外六艘战舰也没有任何踪影,他们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对于这种情况朱一鸣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它们都已经进入包克球深处,所以外面没有痕迹,要么就是有什么东西搞定了这七艘战舰,然后清除了所有痕迹。
朱一鸣认为,在太空中,只要发生了占到,其中任何一方出现了损失,那么必然会在太空中留下痕迹。这种痕迹也许是战舰破裂渗透出来的气体,也许是被击落的碎片残骸。即使被什么东西刻意清扫过,在太空中也不可能把所有碎片残骸清理干净,更何况机器人文明采取的是纳米机器人技术。
这就意味着,被击碎的战舰,它在产生碎片的同时,往往会遗留更多的微不可查的纳米机器人。
朱一鸣决定对周围的空域进行痕量级分析,从中寻找失踪战舰以及对手的蛛丝马迹。
几艘小型分析艇被放出去,他们在指定空域上,进行极细致的光谱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必须进行降噪处理。就是将宇宙背景辐射屏蔽掉,同时强化微弱信号,弱化强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