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听着身边的亲人一劝话, 她也是迟疑起来。最后,崔氏说道:“成,那就再等等。等啟儿来年的科举成绩。”
崔氏想缓缓。杜绵绵这儿当然不会催一催的。杜绵绵笑道:“娘放心, 有敦弟给啟弟讲学,啟弟又寒窗苦读这些年, 一定不会辜负自己。”
“盼着你弟弟能像你说的一样考中。”崔氏是盼着儿子能考中。
乾元二十六年。对于杜绵绵而言, 尚算得平静的一年。大女儿能帮衬着管家,长子、次子、三子都是在读书习武。
杜绵绵当娘的就是照顾一下二女儿、三女儿,还有小儿子。
在这一年周岁宴时, 司徒老太爷还是翻出家谱,在上面正式的写下二女儿、三女儿、小儿子的名字。
二女儿的名字是司徒澄澄, 三女儿的名字是司徒汶汶, 小儿子的名字是司徒佑沣。
这些名字全是司徒老太爷给取的。这一位当长辈的非常有心, 司徒弘光当然就不抢了长辈的一点子乐趣。
这一年,周岁宴司徒宅还是办的热闹。
可惜的是忠勇侯府的大房、二房只是送来礼物, 人没来祝贺一回。原由杜绵绵也清楚,从来做客的三太太贾氏的嘴里。
杜绵绵也是知道忠勇侯府如何不太平静。侯夫人冯氏是失去嫡长子, 如今把嫡次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一样宝贝。
佑礽媳妇这一位世子夫人如今跟侯夫人冯氏这一位婆母不太对付。为的还是忠勇侯府的继承权。
对于继承权一事上, 忠勇侯朱弘明一直没有表明态度。于是朱佑礽媳妇与婆母自然就是斗起来。甭管侯夫人冯氏如何借着婆母的身份想镇压服气儿媳妇。
朱佑礽媳妇就是不肯松口。
为着继承权, 朱佑礽的媳妇同样是发了狠。
只能说在利益面前,亲人也变面貌全非。三太太贾氏在杜绵绵跟前讲一讲时, 那是连连感慨个不停。
二房不肖停。大房那里是太安静。程氏如今不管事,一天就是吃斋念佛的。朱佑禛媳妇更是低调的像是侯府差点没这么一个人。
朱佑禛媳妇的娘家那一边,伯府来人了。跟侯府谈过一回话,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杜绵绵听着三嫂贾氏一讲后, 她是惊呼一回。杜绵绵说道:“佑禛媳妇的娘家倒还不错。”杜绵绵这是大实话。
朱佑禛的媳妇出身永昌伯府, 是伯府记名嫡女, 排行第七。如今朱佑禛去逝,永昌伯府登门来。
“只是这一回侯府真松口,同意着佑禛媳妇回娘家去改嫁。这一回,大嫂那儿倒是真一片菩萨心肠。”杜绵绵是真觉得嫂嫂程氏的人品好。
依着这一个时代的规距,女子出嫁后,那就不在是娘家的人,而是娘家的客人。娘家乐于给出嫁女撑腰的,那也是五五之数。
至于说让守寡的女儿再嫁,那也是担着风险的。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坏掉娘家的名声。没法子,这一个时代就是如此的不公平。
在这等情况,这还有一个前题,就是守寡女子的婆家肯放人。搁着忠勇侯府与永昌伯府这等门第上瞧,朱佑禛的媳妇膝下还有一女呢。忠勇侯府里,程氏这一个做婆母的不放人。永昌伯府也没折。
谁能料到,程氏这一位做婆母的同意了。
“大嫂也说了,只要佑禛媳妇守完夫孝,随她再嫁。”三太太贾氏是感慨一回。她说道:“与大嫂做妯娌这些年,我如今看明白过来,大嫂是一个面善心也善的人。”
“三嫂,你这话对。”杜绵绵同样的同意这一话。
“只盼着佑禛媳妇往后有一段好姻缘。”杜绵绵只能感慨这么一回。
“是啊,谁能料到呢,侯府里遇上这等祸事。”三太太贾氏摇摇头。她说道:“母亲最近又是病一场。”
“婶娘没大碍吧。”杜绵绵关切的问一回话。
“无大碍。府医瞧过了,如今已经好了。”三太太贾氏回了话。她想了想,又道:“四弟妹,你得着南边的消息吗?”
杜绵绵听着三嫂贾氏的问话,她回道:“南边的三妹妹有寄回来的家书,只是到底是年前时发出的。如今没瞧着新的。”
“这般吗?”三太太贾氏点点头。
“三嫂问这事儿,可是有什么问题。”杜绵绵好奇的问一回。
“我爹给南边的二弟寄过信,我爹的学生也去南边上任。这想着让二弟是述述旧,与他师兄相互之间多一份帮衬。只是二弟那一边一直没一个回信。我知道了此事,就想着问一问四弟妹,看你这一边是不是有新的消息。”三太太贾氏说的随意。
“南边离着京都太远,许是路中担搁了。三嫂放心就是,缓一缓许就是会收到回信。”杜绵绵劝一劝话。
“应该如此吧。”三太太贾氏也同意杜绵绵的话。
乾元二十六,如此平淡过去。迎来乾元二十七年。春,杜啟这一回挺是有一份运道。这一年的杜啟是连过县试、府试、院试。
这一年,杜家添一位秀才。
杜啟考中秀才,杜家就有两位得功名的仕子。这对于杜家而言当然是大喜事。杜啟考中秀才。又想备考今年的秋闱。
对于婚事,这自然又准备再担搁一下。反正都担搁这般久,不介意再缓缓。乡试能否中举,那是两可之间的答案。试一试,也不花费太多的时间。
对于弟弟杜啟的情况,杜绵绵当然是关心的。
一得着杜啟中秀才的消息。杜绵绵就与长辈司徒老太爷讲了,也跟枕边人司徒弘光讲了。她还说着杜家要办喜宴的事情。
司徒老太爷自然表示此是大喜事。司徒家应该去贺喜。
司徒弘光倒是真高兴,他还是准备在喜宴当天,那是请假一回去给小舅子贺喜。于是,在杜家举办庆贺喜宴的那一日。
司徒宅中,司徒老太爷守家,他老人家已经不爱凑热闹。他是留在家中陪着曾孙女司徒澄澄、司徒汶汶,曾孙司徒佑沣一起玩耍。司徒老太爷是乐得与小辈乐呵。
司徒弘光则是领着妻儿,一道往杜家去。
途中,一家人坐在马车里。有司徒弘光、杜绵绵,以及儿女司徒滢滢、司徒佑淇、司徒佑泓、司徒佑浦。
“今日你们小舅科场得功名。此是大喜,你们做为小辈的应该去贺喜。也是让你们见识一下,一旦中举了,一切便是不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司徒弘光自己在做官。正统读书人的前途最好。他当然是盼着自己家出读书人。
司徒滢滢一听父亲的话,她懂了。只是她瞄一眼三个弟弟。司徒滢滢在心里想着,父亲肯定得失望。因为三个弟弟都是爱习武的主儿。
“四郎,你对着咱家的三个小郎君现身说法,如今瞧着是晚了些。有着淇儿领头,他这两个弟弟泓儿、浦儿,也全是练武的材料。”杜绵绵是亲娘,她当然清楚自家的儿子是什么样的品性。又是对什么有兴趣。
“……”司徒弘光一听妻子的话,他愣神片刻后,他是摇摇头。
“是我糊涂了。”司徒弘光只是羡慕读书人。于是,他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事情。一时间,倒也是忘记掉三个儿子真不是读书科举的料子。
自己都是在科举没做为,司徒弘光当然也不会太勉强儿子们。
“是我让爹失望。”司徒佑淇是大哥,于是他先开口回话。
“爹,是我无能。”司徒佑泓此时也是回一话。
“爹,儿子读不进去书,习武也是家族的传统。爹,儿子将来一定做挣一个传家的武勋。儿子是要光耀司徒家的门楣。”司徒佑浦那是斩钉切铁的保证话。
瞧着三个儿子的态度各不相同。司徒弘光抚掌一笑,他说道:“你们读书习武,都是文武双全的好孩子。不必过于苛刻自己。”司徒弘光自己当过纨绔子弟,那是躺平的过日子也是尝一尝滋味。
对于自己家的孩子,他是不想太勉强。这时候自然便是鼓劲一下。
对于亲爹的鼓励,显然让司徒佑淇、司徒佑泓、司徒佑浦的神色好年起来。三个孩子这时候是解放天性。然后就是热闹的讨论起来府学里的趣事。
司徒弘光乐得听一听,他对于孩子们的生活自然是关注的。家中的趣事,妻子会讲一讲。府学的趣事,自然就要让当事人的孩子们讲着才有少年意趣。
司徒滢滢在旁边听着,她是好生的羡慕。明明她也是读书习武,可惜,这一个时代没给她发挥的余地。
司徒滢滢的神色是有些愰忽,她想到许多。当然,她对于自己的日子还是满意的。毕竟,瞧过来家做客的表姐楚乐贞那般的寄居难堪日子。
司徒滢滢是感恩她有一个温馨的家。
司徒滢滢的思绪一想到表姐,她就担忧表姐楚乐贞在忠勇侯府的日子,也不知道如何是何样?
途中的不算短,也不算长。
等着司徒一家人到杜宅时,杜宅来着一些客人。这时候到的都是自家的亲戚。司徒弘光是领着三个儿子在前院。
杜绵绵则是领着女儿往后宅去。
崔氏见着女儿、外孙女。崔氏是高兴的。这一回,杜家的一众女眷里,崔氏如今是最得意的人。她膝下一女两儿。如今女儿是有朝廷的敕命,两个儿子全是考得功名。
杜家最有出息就是三房。做为三房太太,崔氏觉得她站在人生的最高光时刻。
杜绵绵在杜宅,还是见着崔氏的娘家人。杜绵绵这会子也是客气的与对方打一回招呼。
相互之间见过礼,大家都是客套的。
“走,咱们去老太太的院子。那儿人多也热闹。”崔氏主要是想显摆一下。妯娌们一定在老太太的院中。
一行人往杜家老太太的院中去。
到时,大房、二房的女眷皆在。杜绵绵与众人又是相互见过礼。
这时候,杜绵绵发现一个事情,就是今个儿堂姐杜贞贞也是来的早。这时候,这一位已经现身。
“二妹妹。”杜贞贞凑到杜绵绵的近处,她是招呼一声。
“大姐姐。”杜绵绵伸手不打笑脸人。她自然是客气的回一话。杜贞贞这时候捡着好话讲,还是夸一夸杜绵绵身边的司徒滢滢。
“大姐姐客气了。”杜绵绵笑着回一话,她说道:“滢滢一个闺阁中的姑娘,她啊,哪担得大姐姐这般夸,太过了。”
“大姨母。”司徒滢滢对于杜贞贞的态度,也是害羞的模样。当然是装的。司徒滢滢说道:“滢滢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小女子。大姨母,您是谬赞了。”
“好孩子,就是太谦虚。”杜贞贞这不是头一回见着司徒滢滢。只是这一回见到时,在一众的杜家亲戚的跟前。这是把司徒滢滢显出来。
主要是其它家的姑娘比着司徒滢滢时,总让杜贞贞觉得司徒滢滢这一个外甥女,那是身上有气度,够出众,也够讨人喜欢。
说到讨人喜欢。杜贞贞想起这一个外甥女的年纪。那与她的儿子是一年出生的。今年十二岁。
在这一个时代里,男女十二岁能相看人家。
杜贞贞心头浮起一个念头来。她想亲上加亲。
“二妹妹,滢滢真是好姑娘,又是司徒家的长女。你这儿可是忙碌起来给滢滢相看人家。”杜贞贞提一话。
司徒滢滢听着这话时,她害羞了。哪怕再大方的姑娘,一听着终身大事时,那也会娇羞的。
杜绵绵愣神片刻,她回过神来。她是瞧一眼大堂姐。杜绵绵说道:“我家滢滢的年岁尚小,尚且不急。”
“姑娘的年岁,一眨眼间又是一年。年年岁岁,做亲娘的可不得早早相看起来。”杜贞贞笑着提一话。
哪怕想让司徒滢滢做儿媳。可杜贞贞没急着开口。主要是她怕被二妹妹杜绵绵拒绝。
原由也简单,李家就是商贾人家。司徒家是官宦人家。门不当,户不对。这真想成一段姻缘,里面要操作的事情就多了。
当然,杜贞贞不觉得自己的儿子差了。杜贞贞可是问过儿子进学的书院先生。问过儿子的学业情况。
先生也夸了,说她家儿子的学问不错,又有天份。
在杜贞贞想来,三年后,她家儿子下场科举。到时候,一旦取得功名的话,这一门婚事就有商量的余地。
如今嘛,杜贞贞只能是按下心思。
杜贞贞的小算盘,杜绵绵是不知道的。若是杜绵绵知道,这大堂姐的想法。那万万不可能答应。别说门,连窗都不会有。只能是一堵墙。
这一日,杜家很热闹。
乾元二十七年,秋闱。杜啟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对于杜啟本人而言,这是挺失落。对于杜家人而言,也算得意料之中。举人若是好考,杜敦不会担搁那些年。
这一年秋,杜绵绵收回北地的来信与消息。
杨楚楚回着外甥女信,自然是因为杜绵绵是前给杨楚楚的女儿送去生辰礼。这一回,杨楚楚回信里,还是讲一讲北地秦藩的一些事情。
当晚,夫妻歇息前。二人独处时,杜绵绵把杨姨母的信递给丈夫。杜绵绵说道:“四郎,你且看看。这中间你觉得有没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