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众人赞叹道:不愧是名门大派的传人,高僧大德的弟子!
为何众人如此评价呢?还得从数日前说起。
明台二人从烂柯林出发,六十余里路程硬是走了十余天才走完,平均算下来每日仅仅走七八里的路而已,就这样,当二人走到豫津城的时候,明台死活要休息一两天再上路,给明心的理由是劳累过度,需要修整。
明心无语地看着吐舌头装死狗的明台,他明白这家伙就是好奇心又发作了,因为豫津有三宝:刀鱼剑竹李半仙。
豫津城最早是建立在大河主干分支交汇点上的一个渡口,这条大河叫做泾河。
随着天下的安定,商贸再一次繁盛,而依靠泾河而建,占据了交通便利的豫津四镇逐渐崛起,成为了集军事力量和商业实力于一体的西南重镇。
泾河发源于中原,自西北流向东南,蜿蜒一千八百余里,而后陡然南折,流入十万大山,最终注入黑海。
战乱时,十万大山中的蛮族曾乘着大鲲从泾河溯游而上直逼大小灵山,因此,豫津四镇还是西南地区的真正门户,兼具防卫异族、拱卫灵山地区的作用。
这豫津第一宝,刀鱼,指的泾河独有的一种身长一尺的鱼,因其从头至尾渐次变窄,酷似一把小刀而得名。除了它鲜美的滋味,真正让它成名的,则是它体内蕴含着一道奇异的能量。
这道能量对于不修刀道的人来说如同毒药一般,如果不经特殊烹饪之后再食用刀鱼,则食用者的腹中会出现如同刀劈剑砍一般的痛感,持续一刻钟,让人生不如死。
而对于修炼刀道的人来说,这道能量则如同瑰宝一般,不仅会给予食用者一段刀道感悟,而且会存留于其腹中,在三日之内慢慢温养着食用之人的刀。三日之后,这把刀的品质往往会提升一个档次。
就因为这一道特殊能量,人们不知节制地大肆捕捞着刀鱼,终于导致这昔日泾河中随处可见的刀鱼踪迹难觅,又因为豫津城时不时会有刀鱼被拍卖,所以刀鱼也就成了豫津城的第一宝。
第二宝,剑竹。南方多竹,多雨,多雷,百岁以上的老竹屡见不鲜。而雷雨天时时会有天谴降世,若天雷恰巧劈中一百年老竹,竹身化作焦炭而一丝生机不绝。待到次年,那一丝生机化作生命,抽出新枝,此时天雷必会于三日之内降临,重新抹杀其生机。
如此反复三次之后,若此竹仍然保有一线生机,天谴将不复,而后这一线生机在其旧体上发芽,长成之后不过三尺,其状若剑,锋利异常,削铁如泥也不在话下。不过最神奇的是,此时的三尺剑竹居然会在雷雨天主动引来天雷淬炼自己,若是在雷雨天有一道天雷落于深山,久久不绝,定是剑竹出世。
不过,人们虽蜂拥而至,但却难觅剑竹踪迹,此等宝物通灵,有缘者方能得之。
而剑竹引雷淬炼己身的次数越多,竹身就越金黄,当引雷次数到达九次之后,竹身金黄,质地非金非木非玉,雷电被渲染上金光,故而又称金雷剑竹。
豫津城城主府邸之内有一株剑竹,从豫津城建城之始就已存在,已引雷两次,是豫津城的镇城之宝,因此剑竹被尊为豫津第二宝。
至于第三宝,则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牛鼻子老道。
李半仙,据他自己说,他是豫津城土生土长的人,从出生到现在没有离开豫津城半步。
他最擅长的是算卦,批命,看面相。其中最玄乎的,就是他算卦的本领。
他出没于整个豫津城,行踪不定,模样不定。他可以是一身鱼腥的杀鱼小贩;也可以是粗着嗓门拼命吆喝的茶馆小厮;有时候也一身轻裘,一派富贵人家打扮;他还能是某个窝在角落,等待别人施舍的乞丐。
他如同星空一般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或许唯一不变的,是他那看透世间般的沧桑目光。
总之,没有人知道谁是他,谁不是他,又或许,谁也不是他。只有他想见你的时候,你才能真正见到他。
而当你被他允许见他之后,你可以想他提出一个要求,算卦,批命,看面相,甚至为你医治不治之症,为你逆天改命也不是不行,只是,事后他会收取相应的代价,而这代价,可能是一文钱,也可能是你的命。
但就算如此,想要求见他的人依旧如同过江之鲫一般,数不胜数。
而他,已经三年没有露面了。
而三年前那个有幸见到他的人,听说被他改了命,因为那天晚上,苍天如怒,银白色的电蛇肆虐了豫津城一整晚。
后来,城主府的人说,那整晚的雷暴是剑竹引雷造成的。
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们更愿意相信的,是李半仙为别人逆天改命。
李半仙,豫津城第三宝,最真实,又最不真实的第三宝。